百草三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江阁网www.sanjiangg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司马越满意地走后,司马炽也并没有闲下来。看着他离去的背影,陷入沉思,一边计算今日这场“交锋”的成果,一边开始思考自己接下来的动作。

今天这场人事安排,并不出乎他的意料。眼见司马越咬钩愈深,其必定会先在人事上动手。

对此,他早有准备。有历史和记忆印证,加之信息不对等,又十分明确司马越的目的,这让他很好模拟司马越的人事动作。他有着超越千年的优势,那就是信息。

就今天所得到的结果而言,他已十分满意。

首先调任两队禁卫军离开,意味着他有机会插手禁卫军,培植自己的力量。两队兵马的调动,之后势必会重新补充,换新血液就意味着缺口。

再者,对荆州刺史的安排。之所以反对王澄,除了荆州的重要性,还是因为王澄确实烂泥扶不上墙。

历史上,永嘉元年的时候,政局已开始大规模糜乱,烽火越来越恶劣。司马越与王衍,一个摄政者,一个世家名士,臭味相投,各取所需,最终紧密走到了一起,算是开启“王与马共天下”的先河。

王衍也由此顺势,与今天这样,推荐了王澄与王敦。一样的荆州和青州。

只是王敦刚到青州,司马越就反悔,立即将其诏还,在朝廷升任其为中书监,兴许就是善相术者潘滔的谏言。而王澄则如愿以偿到了荆州。却不思政事,整日饮酒作乐。

益州战事愈演愈烈,又加之刺史罗尚病逝,更不能制,乱成一锅粥。巴蜀、雍梁流民窜至荆州,其不加抚慰,反而欲坑杀,流民暴乱,荆州原本在刘弘治下成一片净土之地,也重燃战火。

继中原、益州之后,西晋最后的一处粮仓也着了火。西晋灭亡也就不远了。

直到最后,司马睿主导江南,王敦扼死王澄后,受王敦推荐,陶侃临危受命,任荆州刺史,才一举扭转荆州的乱事,平定下来。不至于东晋立国就缺了荆州这一大块最重要的土地。

所以,这么重要的位置,司马炽坚决不能让他乱来。

若没有掣肘,司马炽原本的想法是直接以名人陶侃来担任此职。如今的陶侃已年届不惑,正担任江夏郡守,但在朝局上还只是一个冉冉初升的新星,而且因其寒族出身,又是吴人,也没人会看好他。

也正是出身原因,若不是刘弘出镇荆州后,慧眼识英豪,点了他的将,其再有能耐,如今还是泯然众人。

刘弘病逝后,向朝廷上了奏折,其中就有推荐继任者的内容,陶侃就在提名之中。但朝廷诸公早已对此视而不见。

如今刚值登基,司马炽也不可能提议陶侃。一来,一个远在南方的郡守你怎么认识的,二来,寒族出身,你用什么理由说服众臣,尤其司马越。

兴许胳膊伸得长了,还会惹司马越警惕。现在的他,隐忍蛰伏做个乖宝宝是最好的。

所以退而求其次,刘璠是如今最好的人选。一来,承继父之才名,能收服百姓之心,亦能安荆州诸官将;二来,其才略、忠心都已在历史上得到证明。

若说在西晋末年、东晋初年,识名度较高的名人,无外乎寥寥几名,王导、祖逖、陶侃、刘琨等等。

王导可能知名度最高,“王与马共天下”;

祖逖其次,“闻鸡起舞”“中流击楫”与“祖逖北伐”等;

陶侃很可能最先知道他,还是因为有一个曾孙叫陶渊明。

西晋这段历史太过小众了,比东晋都还小,就连出彩的名人也没东晋多。

言归正传。对于陶侃,司马炽心里也有备选安排。

任用刘璠可稳定荆州,等时机成熟,再可任命陶侃为益州刺史,运用其军事才能,从荆州入益州,收复巴蜀。

不过现在巴蜀、吴地都还不是他的心思所在,他的重点还得放在中原,十六国的汉赵政权,刘渊、刘聪、刘曜、石勒等四人身上。

历史已然证明,这四人才是心腹大患。

至于推荐苟晞、周馥二人,司马炽也取了巧。

一来苟晞、周馥,历史都证明了其二人的才干和忠心;二来,苟晞如今跟司马越还是结拜兄弟,历史上两人生隙的事件还没有发生,周馥则与司马越虽不亲近,但也没有矛盾。

推荐二人,不会惹司马越多想。别看他明说是让皇帝自选,其实怎么又说不是一场试探呢?

推荐二人不止于此。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后来二人都因司马越执政不善,与其发生了龃龉。证明了自己不是司马越铁杆,不是铁杆就能拉拢。

事情是这样的:

苟晞为兖州刺史时,屡破汲桑、王弥、石勒等乱民。潘滔一次进言司马越,曰兖州为战略要冲,魏武龙兴之地,恐苟晞久居而成心腹大患。

于是,司马越遂自兼兖州刺史,给苟晞升了一堆官,遣其镇守青州去了。由此,二人生隙。后来司马越又多次掣肘于他,两人关系势同水火。

周馥则因陈敏之乱,会被派往寿春,为平东将军,镇守于其。怀帝末年,洛阳已眼见不可守,周馥遂上书建议迁都寿春。

然而司马越却认为周馥上书没有提前告知自己,掌握朝政的自尊心受了伤害,就征召周馥回京。周馥知其中有诈,遂不奉诏,于是被司马越授意的淮南郡守遣兵攻打。最后司马睿趁火打劫,占领寿春。

……

人事的调动并不是第二日朝事一并就甩出,而是在司马越的掌控下,陆陆续续调动着。但依旧为人侧目。

一连数日朝政没有需要劳烦皇帝的地方,司马炽也不在意。

这些天,他也没有闲着。一来,每日勤加锻炼,开始接触骑马射箭等事,又巡视过一次城内城外军营,混个脸熟。

前世时,是个懒惰的人,别说锻炼,就是平时走动都难,闲暇时,只爱躺在宿舍里扣手机玩电脑。但此时,性命攸关,生死相系,也容不得他懒惰。

只好每日早早爬起,穿甲胄、跑步、骑马、射箭、运刀刺枪等等。

司马越好奇询问过,司马炽便笑道:“高祖宣皇帝曾力阻刘蜀北伐中原,又北进平定乌桓作乱,先皇也曾平吴一统,皇叔亦带兵平诸王之乱,侄儿也不能堕了司马家名声。”

“侄儿往日只钻研经史,今时身负重任,也当熟悉熟悉兵事。若战局难制,侄儿拟御驾亲征,力挽狂澜;再者,事不可行,骑马逃跑也更快些。”

司马越对此当然表面诚惶诚恐,表示焉能至于斯,内心却嗤之以鼻。打仗是那么容易就能学会的吗?

再加上皇帝对着政事完全放手,从不横加指摘,他又心思全在南迁之事上,也就放松警惕这个皇帝侄儿,不去管了。

二来,司马炽将自己舅舅王延升为散骑常侍。这个小小升官,无可厚非。别人除了艳羡王延有个好妹妹外,也不会有多想。

在其陪同下,司马炽时不时巡视了一些官署。不思政事,只爱玄谈的官衙,这阵子也因此有些鸡飞狗跳,大大破坏了其清净雅洁的氛围。以至于,一些大臣还在朝事上上奏表示不满。

司马越没说什么话。司马炽自然也懒得搭理这些人。

他做这些事情,也是有的放矢。主要目的便是在如今这个时代的手工业和农业上,还有文化思想上。

以后世见识来印证这个时代,不发展一些“新科技”来引领这个时代,岂不是入宝山而空回!超越千年的优势,这是他在这场交锋中持有的最有力的武器!

现在能力有限,权力有限,司马炽并不准备搞大动作。

让舅舅王延从卫尉、少府、将作大匠、都水使者等相关官署中领了一些匠户出来,司马炽便授意其新组建了一个匠坊。

王延对外甥的意图不了解,但也不能不办。而且这些事只是小事,身为皇帝的舅舅,他天然是皇帝这一派的。

外甥登基,他也初尝权势,自然无事不尽力。

中国古代首先不得不谈的就是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以及印刷术。而且这些技术含量都不高,贡献却是十足的大。

司马炽的第一炮自然瞄准的是它们。而且正当其时。造纸术、指南针如今已经有了萌芽和初步发展,火药和印刷术则还在酝酿。

一一单列出来。谁可做为XX初鸣啼声呢?

火药不在首选,这种利器不能作为第一炮,而且必须严格保密,目前以他的敏感身份,还做不到这个地步。

指南针也不在其列。原因是用途单一,之于目前他的处境,无大用。

剩下的,那就是造纸术和印刷术,两个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影响的技术。

造纸术,从司马炽今日的巡视来看,官家就有专门的作坊在生产纸张。市面上,也有很多商家在做这一行。

所以做起来并不困难,难点在于如何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以及高产量。

与之相勾连的,还有笔墨砚。这可以成为一个系列产业。

司马炽回想了自己关于造纸术、笔墨纸砚的一些认识,亲自观摩上手了一批产品诞生后,开始使用各种不同的原料实验,并时不时提点一些步骤。

抽调的匠户都是经验老道之人,虽不知司马炽的身份,但对王延的身份却清楚得很。王延在司马炽的授意下,也出手大方,待遇阔绰。

生产、研究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提高,很快五花八门的样本就摆在司马炽身前。

另一方面则是印刷术的初次诞生。司马炽选用的是雕版和活字两款印刷术同时上马。

这个时代虽然印刷术还没有萌芽,但相关的技术却已有运用,如印章的篆刻、碑文雕刻等这些。

所以只要点破其中关键步骤,其实要求并不难。

雕版比较费时费功,难点在于刻版和调墨上面。刻板初时熟练度不高,一旦刻错字就得重新换版。但对匠户的要求不高,不认识字有摹本对照,也可以上手,慢慢提升熟练度。

活字相较起来,虽然后世评价高于雕版,但作为实验对象,和古代纯手工时代,并不是好选择。

工序较多,要求也多。需要泥活匠、烧窑匠、篆刻匠等相互配合,还得识字人指导。

古代繁体字繁琐,又用字较多,故而做出一整套字来,更加费时费力。后续排版也需要工匠识字,挑拣、排版完成后,才能版出一书。而且用后储藏、摆放也是一件麻烦事。

当然,其能连续使用,不像雕版,一版成形就只能是固定某书,再印新书就只能再刻板。

故而,司马炽跟王延说了主要关键后,告知其先不要着急把所有字都做出来,就以《论语》为蓝本,先试验一版。

之所以两者同时运作,是因为司马炽此后要在不同方向对二者大用。

雕版在推广书籍,普及文化上,会大放异彩。

活字则能运用在舆论喉舌上。像后世一样,做报纸宣传、新闻跟踪、舆论引导等,可保证时效性,省去刻板这个费时的工序。

当然,这一切都还要以试验来证明。

以上全都是他建立在固有见识上所做的计划设想,至于事实上,会不会按照他计划想象一般,他也不知道。

但愿“发明”顺利。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大汉天临

大汉天临

安卓君
作为东海郡郡守东方月的第三个儿子,东方天临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逍遥自在的翩翩公子,整日饮酒作乐,游山玩水。只是世事难料,无心入仕的他,却在机缘巧合之下参了军,且看他如何一步一步的铸就不败战绩,于国土之外,扬大汉之威。
历史 连载 5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