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江阁网www.sanjiangg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呼!总算把这关给过了!

刘清看着翁同和老师心悦诚服的样子,脸上终于浮现出自得的笑意,心中也终于一块石头落地暗自长出一口气,感觉自己一时间像是轻松了一大截。

要知道刘清这一周,那日子过得可不轻松!为了准备以上这番答辩,绝对是拿出了吃奶的劲!

那是苦思冥想,心不旁骛,连小白虎小**都顾不上去会面,记忆里深入挖掘,学堂上广泛查阅,把他前世今生肚子里的那点货,差不多全都用了出来。

很慎重!

因为刘清知道,自己的这位班主任老师,可是那什么名副其实的老夫子,忠君爱国,言行一致。

所以一周前人家那么说,绝不是那什么开玩笑,而是如果自己答辩不好不能让这位班主任老师满意?人家就真不会再帮助辅佐自己提前亲政了。

不过人家还是会继续那什么兢兢业业地教导自己,且一定会更加卖力地督促自己学业,直到人家觉得自己有那个本事亲政了?才会再帮自己实行亲政大计。

真闹成这结果?尼玛!这往后日子可怎么过?

所以刘清敢不慎重对待这件事吗?

忠君爱国,这忠君?事实上在封建帝王时代绝大多数臣工都可以做到。像秦桧?就不能说这小子不忠君,但爱国就谈不上了。

事实上真正的儒之大者,真正的儒家文化,讲究的是忠君爱国,两者并重。

甚至爱国在忠君之上,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也!

所以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才会有那么多文死谏的案例,比比皆是。

只是因为出于帝王统治的需要,所以才把爱国忠君,书写为忠君爱国,貌似忠君在爱国之前,有先后之序,但实际上却绝非这么回事,而是两者并重。

翁同和老师无疑是位真正的儒之大者!

所以他既忠君,又爱国,绝不会做那什么因忠君,而损害国家利益的事。

刘清现在跟翁同和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已经情同父子,而且在相互了解这点上,刘清对翁同和的了解程度,则无疑比对他那位好几年都没怎么见过面的老爹奕X,更为透彻。

不过刘清在学堂再次把翁老师这位帝师重臣给收拾得服服帖帖的时候,大清另外一位份量极重之满族硕果仅存的顶级重臣,文祥大人,却已经走到了他人生的尽头。

文祥,瓜尔佳氏,字博川,号文山。满族,盛京正红旗人。

这位爷在大清的实际份量之重,可与曾国藩比肩,且对大清皇室来说,他比曾国藩大人更为重要。

因为他是根正苗红的满族人呀!

不过即便论为官之清廉,官誉之崇高,工作成绩之显著,工作态度之勤奋,这位满族顶级重臣文祥大人也同样不输给这个时代大清最顶级汉臣曾国藩。

而如果单比德行,则隐隐更胜曾国藩一筹。

因为曾国藩大人本人虽然很清廉,私德无亏,但是他那位九弟却并不是这个样子滴!

这位曾老九打仗虽然很勇猛,但是聚财敛色,也同样很勇猛!那是不管国财,还是民财,一律杀无赦!早已家产万贯,妻妾成群。

而曾老九之所以有这大的胆子,且一直都屹立不倒,当然是因为他有曾国藩这么个好大哥。

否则这位曾九帅早就被人告倒了,军机处里检举揭发这位曾老九的举报信,起码有好几斤重!但却全都成了废纸。

人家大多是拼爹,这位曾老九是拼哥。

但是在咱们这个国家,拼爹也好拼哥也罢,都他娘无疑是王道。

瓜尔佳文祥,生于1818年,现年只有六十岁。

这年纪实际上并不算很老,但是这位文祥大人却真的真的已经油尽灯枯,走到了他人生的尽头。

因为他不仅为官清廉,品德无亏,而且还是位真正称得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国之柱臣干臣。

是干实事的人,而不是什么拍脑袋的人,工作起来,异常勤奋,事无巨细,皆亲力亲为,废寝忘食。

瓜尔佳文祥这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勤勉正直,勇于任事,能文能武,出将入相,既曾统军御敌于京城之外,又长年同时在军机处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上行走,乃恭亲王奕忻下之事实上的第一具体办事大臣。

所以这位文祥大人,还外交洋务,无不精通,内政外交一把抓。

总而言之一句话,这是位古之诸葛亮,今之周总理式的人物。

所以文祥大人才在他刚过六十岁的今天,就已经油尽灯枯,走到了他人生的尽头。

瓜尔佳文祥大人,是累死滴!

事实上在另外那个历史时空,这位文祥大人早在光绪二年就已经心力交瘁,累死了。

是呀!**战争,太平天国,捻军回乱,辛酉政变,洋务教案,日俄挑衅,还有满蒙汉民族矛盾的调和与平衡,以及海防塞防大辩论,大清自道光咸丰年以来所经历的内忧外患,生死考验,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但却依然能屹立不倒,且隐隐有中兴之像,文祥大人在其中绝对居功至伟!

因为大清在经历所有这些内忧外患之生死考验的过程中,文祥大人可以说全都是大清当局最高决策层中的亲身参与者与具体执行者。

能不心力交瘁积劳成疾吗?

所以文祥大人在原来那个历史时空,早在他六十岁不到之光绪二年就累死了。

但是现在的这个历史时空,由于大清洋务运动的发展,也就是引进西洋科技的进程,要快一些也更深入一些,所以文祥大人才能在西医治疗下多活了二年。

但却也仅仅只是多活了二年,而已。

因为这位文祥大人真正的死因,不是疾病,而是操劳过度,是心力交瘁,油尽灯枯。

要知道大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及军机处的最高级别之实际具体操办执行者,可全都是这位文祥大人一个人。

慈禧也好,恭亲王奕忻也罢,都只不过是在做那什么大领导拍脑袋的事,而已。

虽说拍脑袋这事,也他娘不容易,也挺劳心!但是她们拍完脑袋后,就可以那什么享受生活了,可以去劳逸结合,调剂身心。

可文祥大人却无疑会在大领导拍完脑袋后,累死!

要知道慈禧也好,恭亲王奕忻也罢,这两位大领导可都是那什么很擅于也很勤于拍脑袋的人。

而且她们这两位大领导拍的脑袋,还时常互相矛盾,但却都只信任文祥这一位具体执行者。

所以能把这两位大领导拍的脑袋,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做好里面的平衡工作,并落实下去,转变为具体可操作的国策,当今大清也仅仅只有这位文祥大人一个人,而已。

因为其他人就算也有这个本事,但是这位有这个本事的老兄,他的身份德望,以及在慈禧奕忻心中的信任度,却绝无可能像文祥大人这么够,这么足。

所以当然只有多多劳累文祥大人一个人。

“文山,你,你还有什么放不下心事?就说出来吧!我,我一定。。。”文祥大人府邸,恭亲王奕忻坐在病榻边,瞅着这位风风雨雨陪伴自己这多年老伙计形如枯尸,很显然已进入弥留之际但却满脸不甘正在苦苦努力拼死挣扎着想说话却又说不出话来的样子,禁不住心如刀绞,眼眶顿时就红了,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一时间哽咽难言,连话都说不全。

奕忻深知,眼前这位形容枯槁的文祥大人,是累死滴!

为大清累死的!为这个国家,累死的!

在恭亲王奕忻的心里,文祥就等于是大清的擎天巨臂,无人可以取代。

事实上在奕忻心里大清原本有两只擎天巨臂,曾国藩与文祥,一只撑起汉臣的天,一只撑起满臣的天。

而大清江山,则是由这两只擎天巨臂所撑起,让满汉大臣们全都可以齐心协力共保大清江山而无虑。

曾国藩去后,大清虽说就剩下文祥这一只独臂撑起满臣的天。不过好在汉臣的天,又有左宗棠李鸿章这二人共同给撑起,倒也不算失衡。

可现在撑起满臣这边天的巨臂,又行将断去?这大清的天?还能继续完整地撑得起来吗?

“六爷,”一直躺在病榻上苦苦努力但却无法发出声的文祥大人,终于等到了他这一生最珍贵之回光返照时机的到来,眼中蓦地悄然绽放出神彩,艰难地张开干瘪的嘴唇,语气正经严肃道:“我大清,在皇上亲政后,断,断不可再行垂帘之事!”

文祥大人说到这,脸上终于也开始有了血色,气力更加充足,居然蓦地坐起身来一把拽住奕忻的衣袖,用一种异乎寻常目光炯炯盯视着奕忻道:“王爷,请王爷一定要答应属下!当今皇上,据书平所言,乃旷古未有之圣君,属下也暗自查证过,书平此言,不虚,而我大清断不可再生内斗,损耗国力,垂帘更是权宜之策,所以属下斗胆,请王爷,请。。。”

文祥大人话说到这里,声音嘎然而止,眼中的神彩,则如同一个美丽的肥皂泡,在这一刻“扑”的一声,猝然而碎。

“王。。。”文祥大人眼中的神彩,急速涣散,但却在这急速涣散过程中很明显很明显流露出无尽的遗憾与希翼,就这么大瞪着满含遗憾与希翼的双眼,定定地凝望着奕忻,缓缓倒下,显然是在苦苦等待奕忻的答复。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孝宣治世

孝宣治世

未央询
在他的时代,呼韩邪单于入朝称臣,绵延百年的汉匈之争基本宣告结束。 在他的时代,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得以流传于世,令后世铭记。 在他的时代,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大汉的版图。 在他的时代,麒麟阁十一功臣榜,每一个名字都熠熠生辉,诗圣杜甫云“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 在他的时代,石渠阁会议令谷梁传得以正式列入学馆,春秋三传流芳千古。 在他的时代,平定了西羌,扫清了边患,
历史 连载 1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