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江阁网www.sanjiangg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既然是兄终弟及?凭什么是西边的外甥承继大统?”宝鋆愤愤不平道。

这天晚上开小会非议上谕的当然不止载治一家京城里有小紫禁城之称的恭亲王府书房里同样开着小会。

“佩蘅!”奕忻坐在太师椅上满脸严肃道:“上谕上明明写着承继文宗显皇帝为子入乘大统这是兄终弟及吗?嗯?”

佩蘅是宝鋆的字所以奕忻这样叫他。

宝鋆立马双手朝天一抱拳激愤道:“可如今驾崩的不是文宗显皇帝而是我大行皇帝!”

这时候坐在沙发上的兵部尚书沈桂芬发话了。

没错是沙发不过现在京城所有王公贵族家里大概也只有奕忻家开始使用沙发。

“佩蘅”沈桂芬故意拖着长长的腔调:“上谕中也没说现在驾崩的是文宗显皇帝呀。。。”

这个?宝鋆顿时给绕了进去一时间脸红脖子粗答不上话来。

要说这位宝鋆大人文化水平可不低乃道光十八年进士。不过他毕竟是满人这满人就算汉学再好在汉文字这复杂的游戏中总还是欠点火候。像恭亲王奕忻这种学贯中西各方面学识都老而弥坚的满人准确说应该归类于伟人当然是凤毛麟角的少数。再说宝鋆虽进士出身但他也带过兵打过仗身上武人的气息很浓。再加上他出身寒微xing子直是奕忻的绝对死党所以他今晚首先对上谕发难。

而刚才故意拖长声腔调侃宝鋆的这位沈桂芬沈大人就不同了。

他是汉人同样进士出身但却显然比宝鋆汉学造诣更深一句话就把宝鋆给绕了进去。

不过此时书房里还坐着位汉学造诣高于在座诸人的宗师级人物这人就是刚死的大行皇帝同治的启蒙老师之一李鸿藻李大人。

李鸿藻字兰孙直隶高阳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保定人咸丰二年进士他虽比在座诸人晚及第但却世代官宦祖上早在明朝时就已经官至宰辅大学士可谓家学渊源世代书香是根正苗红的官家文化人。所以他当年才能与有状元世家之称翁家的新科状元翁同合一起被选为同治帝的启蒙老师。

“沈大人!”李鸿藻开口了这位年近六旬老夫子先颇不屑地瞟了眼宝鋆因为他心里的确不怎么瞧得上这位出身寒微汉学也只有半桶水的满人然后还是铁青着脸把枪口对准兵部尚书沈桂芬道:“上谕所表达的意思虽是父死子承但却是承继文宗显皇帝之位那我大行皇帝之位又由谁来继承?难道我大行皇帝就不存在了吗?!这又置我大行皇帝于何地?!”

这个。。。

李鸿藻这番话可谓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掷地有声三言两语就把上谕中破绽捅穿捅漏顿时令在座诸人一个个神sè各异集体失声。

是呀如果这道上谕表达的意思是父死子承那岂不是空出个同治帝帝位无人继承?但如果说是继承同治帝帝位?但是现在这位新君又与同治帝同辈当又做何解释?显然这次帝位传承只能算兄终弟及而不是什么父死子承。

按法理父死子承合法。兄终弟及虽不能说完全不合法但却不尽合法。再还有就是兄终弟及中的弟的人选太多了!且选择新君是典型的国事而非家事。但是给已故老公过继一个儿子来承继老公的香火则纯属家事外人无权干涉。

这道上谕文字中的玄机很深!起草这道上谕的人文字水平更是到了深不可测的地步!

但却当然还是经不起李鸿藻这样的大家深究。不过像李鸿藻这样的大家放眼当今的大清又有几人呢?

李鸿藻很生气尤其是生沈桂芬的气因为沈桂芬在这种时候还有心情自诩学识戏弄同僚所以他刚才直呼沈桂芬沈大人而不是叫沈桂芬的字经笙。

要知道同治帝是李鸿藻学生他当然与同治帝关系最近感情最深同治帝临死前更是只信李鸿藻一人命他专责为病榻上自己宣读奏折起草圣旨等于让李鸿藻代行了皇帝职权这是何等的圣眷与信任!

事实上李鸿藻现在心中最大的怨愤是不能承认这道上谕的意思是父死子承。

因为这样一来他学生同治帝就后继无人了甚至间接抹杀了他学生同治帝的帝王身份也就等同于间接抹杀了他的帝师身份。

上谕中道俟嗣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继大行皇帝为嗣。这也就是说新君一旦生了儿子就过继给同治帝立为同治帝嗣子。可将来这位新君也龙驭上宾了又由谁来承继大统呢?上谕中没说但却显然不大可能是过继给同治帝的嗣子。

你都已经过继给人家是人家的儿子了凭什么来承继老子的家业呢?这显然不大可能。

而同治帝嗣子将来如果不能承继大统就等同于间接抹杀了同治帝的帝王身份。因为皇帝的嗣子是承继帝位的唯一合法人他不能承继帝位就等同于抹杀了他父亲的皇帝身份。

这当然是李鸿藻这位帝师现在所无法接受的。

“兰孙我知道你心中为大行皇帝鸣不平但事以至此我们又能如何?经笙刚才那样说也是实话实说无奈之语兰孙又何必如此认真伤了自家人和气呢?”

率先打破缄默的当然是恭亲王奕忻。一来他最早领悟李鸿藻话中的深意二来他看到沈桂芬脸上的表情太过尴尬有点担心大家会因此伤了和气。

要知道这两位可全都是奕忻的心腹奕忻当然不想在这种非常时刻自己内部发生什么内讧。至于那位宝鋆大人?应该听不出沈桂芬话中的戏弄之意而即便听出来了应该也没啥关系。因为宝鋆可是奕忻死党中的死党奕忻相信他断不会在这种时候为这等微末小事斤斤计较。

“王爷!”李鸿藻心中权衡再三最后还是把牙一咬道:“我们可以找太后要个说法一个明明白白的说法!”

“哦!”奕忻讶然:“要何说法?”

“究竟是父死子承还是兄终弟及?!”李鸿藻断然回话道。

这个。。。嗯。。。在座诸人禁不住全都面sè一肃抚须沉吟都在心中默默品味李鸿藻讨要这说法的深意。

要知道李鸿藻可是当代首屈一指的汉学鸿儒当然不会无的放矢做什么无谓的意气之争而在座诸位也全都是饱学之士官场老手当然也全都很会听话听音深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真谛。

“父死子承。。。还是兄终弟及。。。妙呀!”

这次是沈桂芬第一个反应过来当然更大可能是奕忻故意让着他让他第一个做出反应。

沈桂芬嘴里念着念着突然眼睛一亮高声喊妙道:“这样一来我们既没有公然抵御太后懿旨又让太后无法自圆其说而且还没得罪七爷妙实在是妙!”

这下在座诸人禁不住全都有点兴奋起来一个个眉飞sè舞蠢蠢yu言。但是奕忻这时候却突然很冷静地向大家反问一句道:“如果太后回答说既是父死子承又是兄终弟及该当如何?”

这个。。。室内众人顿时全都大眼瞪小眼傻在了那里就连满腹经纶的李鸿藻也不例外。

因为他们此刻在脑子里闪电般把上谕内容再次默默品读一遍后禁不住全都猛然间发现如果按既是父死子承又是兄终弟及这说法这道上谕写得居然是完全严丝合缝无懈可击。

“究是何人手笔?”沉默半晌后李鸿藻突然没头没脑又无不泄气地问了这么一句。

奕忻当即心有相通道:“翁同和。”

“果然是他!”李鸿藻禁不住抚须长叹:“我不如也!”

这时候宝鋆终于再次发急了:“六爷难道真就事无可为了吗?”

奕忻当场很洒脱一笑目光深远道:“不可为的我们当然不能去为但可为的诸位我们还要去尽力而为呀!”

;

免责声明:本文小说内容为转载作品,内容章节均由网友上传,与三江阁(http://www.sanjiangge.com/)无关,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孝宣治世

孝宣治世

未央询
在他的时代,呼韩邪单于入朝称臣,绵延百年的汉匈之争基本宣告结束。 在他的时代,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得以流传于世,令后世铭记。 在他的时代,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大汉的版图。 在他的时代,麒麟阁十一功臣榜,每一个名字都熠熠生辉,诗圣杜甫云“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 在他的时代,石渠阁会议令谷梁传得以正式列入学馆,春秋三传流芳千古。 在他的时代,平定了西羌,扫清了边患,
历史 连载 1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