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洋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江阁网www.sanjiangg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 在中德冷战初期,德联因为资金和硬件技术的不足,使其在跟中华帝国争夺世界霸权地位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局面。

直到中德进行太空争霸后,德联高层才意识到这种巨大差距短时间内无法赶上。

可是,争强好胜的希特勒不甘心这样一直跟在中华帝国的屁股后面。在他的号召下,德联上下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风格,勒紧裤腰带同中华帝国进行争霸斗争。..

尽管德联科学家在空间理论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真正应用到太空飞行中时,德联的硬件设施就不堪负重了。反倒被硬件设施极为发达的中华帝国首先将这些先进的空间理论进行实际应用。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德联科学家们将其归咎于缺乏大型计算机系统上。

原来,空间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火箭、卫星、探测器等轨道计算等超出人类计算能力的太空中时,单靠纸笔脑算已经很难做到了。在这方面,中华帝国在二战期间便拥有了全球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系统。到了战后五十年代时,中华帝国的计算机系统已经进入到了第二代。而德联因为资金的严重匮乏和领导层对计算机的发展不重视等因素,导致德联在计算机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甚至连中华帝国的第一代计算机都制造不出来。

面对这种局面,希特勒终于着急了,拨出专项资金支持德联研发计算机设备,以支持德联的太空发展。..

在希特勒的大力支持下。德联终于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中华帝国的计算机相关情报,于1957年第一个用于空间计算的大型计算机“箭”计算机研发成功。该计算机有7200个电子管和60000个晶体二极管。每秒运算2000次,“箭”机的成功岭德联上下一片振奋。设计者更是获得了希特勒的亲自接见和颁奖。

不过,跟中华帝国的超级计算机相比,德联的箭型计算机实在落后太多了。第一台箭型计算机甚至还不如中华帝国十五年前制造的银河甲型计算机的xìng能好。

作为第一代计算机,其硬件方面的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yīn极shè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这些设备体积庞大,重量惊人,功耗特别高、可靠xìng非常差。运算速度慢实际上并不高,却价格昂贵。

德联制造出来的箭型计算机总重高达425吨,造价820万龙币。比中华帝国的第一款计算机整整重了两百吨,价格高了四倍。

当然,这跟德联的硬件制造水平低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华帝国早在二战前就进入了电子产业时代,电子工业经过二战得到了蓬勃发展。而德联却因为战争耽误了其进入电子时代的脚步,最终导致落后中华帝国至少十年水平。

而中华帝国在计算机领域已经进入到了第二代水平,代表xìng的中华帝国皇家科学院使用的超级计算机银河丙型11号已经实现了简单的cāo作系统和使用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控制计算机,每秒钟计算次数突破300万次,造价却只有第一代计算机的三分之二,体积更是缩小了七倍。

虽然中华帝国的第二代计算机依然以科学计算和军事事务处理为主。但在中华帝国皇帝王晨浩的支持下,北洋科技重工集团成为第一个将银河丙型计算机应用到工业控制领域。

科学不承认第二,除非你更先进。按这个惯例,德联人从起步那天就落在后面。直到冷战结束时,从来没能在电子计算机领域赶超过中华帝国。

不过,德联人最终放下了面子。通过商业途径秘密从英国获得了一些先进的电子计算机。虽然这些电子计算机只是小型的无法满足空间运算所需,但德联人很快将这些小型计算机的零部件拆解。重新组装成大型计算机。这期间的工程量非常浩大和困难,但却比德联人自己研发计算机快的多。

但德联的工业制造能力不如中华帝国。很多关键xìng的电子元件还得依靠从中华帝国及其盟国的商人手中秘密走私,这严重阻碍了德联自身在计算机领域的发展,使其最终都无法战胜中华帝国。

不过,计算机的作用就是计算。德联虽然在研发方面落后中华帝国,甚至吃中华帝国吐掉的技术,但对于德联而言,他们只需要会使用计算机就行了,只要能够进行大型的空间轨道计算,为德联的太空火箭提供准确的轨道数据就足够了。

有了自己的超级计算机系统,德联军方在太空方面的进度明显加快了。

在中华帝国实现探测火星和金星的探测后没多久,德联便使用大力神火箭发shè了首颗探月卫星,并且积极展开载人上天和登月计划。

太空争霸是相当消耗国力的,即便是富裕的中华帝国,每年进行上百次火箭发shè也有些吃不消,何况经济条件十分困难的德联。

德联被中华帝国拖上太空争霸的战车,导致德联每年的财政开支都在激增却难以满足庞大的军费预算。为了解决军费问题,希特勒有时候也不得不杀鸡取卵,令刚刚有些起sè的欧洲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太空争霸德联奋起直追,但短时间内却难以超过中华帝国。希特勒于是将注意力再次放到德联传统优势上,即庞大的坦克生产能力。

计划经济体制下,德联陆军装备的主战坦克成本低,数量庞大。虽然在外高加索战争中,德联的T50坦克败给了中华帝国的M43,但在战场上T50的数量和廉价优势却凸显了出来。

不甘心的希特勒暂时放弃了在东欧的军事行动,将目光瞄准了非洲广阔的土地。

由于中华帝国垄断了全球的主要核燃料生产基地,为了跟德联进行核武军备竞赛,中华帝国禁止其控制下的核燃料生产基地向德联和北约国家供应。而德联本身的核燃料产量有限,无法支撑大规模的核军备竞赛所需。

不过,在战后的第三年,德联在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沙漠深处发现了铀矿,这使得德联的核力量得到快速壮大。

中华帝国对此忧心忡忡,在战略布局上,中华帝国派出秘密部队多次袭击法属核燃料基地,破坏其铀开采设备。甚至为了颠覆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统治,中华帝国支持阿尔及利亚zhèng fǔ反对派发动政变和武装暴动,意图驱逐法国在该地区的势力。

德联对此极为重视,希特勒决定在非洲再同中华帝国进行一次对抗。希特勒命令德联军工企业大规模向非洲各国输出T50等主战装备,扶植亲德的非洲国家攻击亲华的非洲国家,同样也颠覆中华帝国和华约成员国的非洲殖民地统治。

德联的T50坦克在非洲有着无比的价格优势,对于非洲各**队来说,中华帝国的M43坦克固然先进,但太贵了,在非洲用不上。反而德联的T50坦克更适合贫困的非洲国家军队装备。

因此,德联凭借T50坦克对非洲出口,打开了非洲的大门。而中华帝国也试图控制非洲,阻止德联在非洲的影响力,双方于是在非洲的军事行动逐年升级,最终双方支持的势力爆发战争,非洲一片战火连连。(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本文小说内容为转载作品,内容章节均由网友上传,与三江阁(http://www.sanjiangge.com/)无关,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大明高于一切

大明高于一切

我叫刘可乐
四十五岁的历史学副教授吃着火锅唱着歌就穿越了。<> 可穿越成一个十三岁毛都没长齐的孩子身上是什么鬼?<> 还好还好,本副教授精通八股文、青词。更精通嘉靖一朝的历史。<> 于是乎,十三岁的孩子在嘉靖朝官场如鱼得水。<> 严嵩?那是我干爹!张居正?高拱?那都是我的学生!戚继光、俞大猷?那都是我的拜把兄弟!<> 十七岁的首辅大学士,你听过么?
历史 连载 83万字
抗战烽火之护国系统

抗战烽火之护国系统

你跑它就追
穿越到抗战年代,凭借一腔爱国之情和先进的武器,斩断日寇侵略的铁蹄。<>
历史 连载 7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