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鸢邑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江阁网www.sanjiangg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传,商朝第九代君主盘庚,是个很有作为的国君。他为了兴国安民,把国都从奄(即今山尔曲阜),迁徙到殷地(即今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一带)。当其定都安国之后,净乐国太子玄武大帝巡视天下,云游到此,玄武见盘庚终日临朝问事忙于国计,是个有雄才大略的有道明君,便把随身佩带的降魔宝剑赐于盘庚,作为镇国之宝,帮他治国安帮。这柄宝剑世代相传,最后传到商朝最末一位君主帝辛---殷纣王手中,已在尘世经历了二百七十多年。

殷纣王是个荒淫无道的昏王暴君。他承袭了王位之后,就仗凭着这把象征最高权势,威力无穷的传国之宝,肆意妄为,滥杀无辜,戕害生灵,他生性残暴,杀人成癖。

殷纣王贪酒好色,颁诏天下,命各地官员广选美女,圈于后宫供其享用。他终日迷醉于酒色歌舞之中,到了晚上,还要从后宫挑选一名美女伴他过夜。他肆意玩弄,尽情取乐,破身泄罢,就要抽出悬挂在床头之上的镇国宝剑,照着美女的下身直刺心窝。他每晚**一个,每天杀死一个,已经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个美女伴他度过了九千九百九十九个夜晚,他也残杀了九千九百九十九个无辜少女。

当他在第一万个夜晚,酒足舞罢之后,又命人从舞伎歌女中选了一名绝代佳人,送入他的寝宫。这位美女走进宫室,一眼便看到了那柄寒气袭人的镇国宝剑,猛的觉得有股冷气直射天灵,霎时感到从头顶冷到脚跟,心悸肉跳,四肢冰凉,两耳嘶鸣,双目眩昏。她仿佛听到了姐妹们那撕人肺腑的惨叫声,隐约看见姐妹们那一张张凄楚惊恐的面孔,迅而又化为一个个鲜血淋漓的女尸。她急忙闭眼平气,待心情安定下来之后,再想这幻影残形,便知今晚明晨自己也难以逃脱同样的下场。可她又不甘心就这样白白送死,她咬紧牙关,锁住峨眉,凝眸寻思如何对待纣王。可这宫廷内外,把手森严,纣王暴虐,杀人成癖,她一个弱小女子,又能怎样呢?正当她苦思冥想,无计可施之时,猛然一声:“大王驾到!”把她从沉思中惊醒过来,抬头一看,殷纣王带着熏人的酒气,跌跌撞撞、趔趔趄趄地已经走进寝宫。她急忙迎上前去,强装笑脸,把纣王掺扶到床边坐下,又是端水,又是理髯,显得十分殷勤。殷纣王见这位美女,不像以往那些羞羞涩涩,躲躲闪闪,浑身发抖,面如蜡黄不得女子,见到他不但不害怕,还眉开眼笑性情柔顺,心中不免又增添了几分快意。他顺势把美女搂在怀中,仔细一看,只见面前这位美女,面似粉桃,腰如翠娜,齿白唇红,眸黒睫长,体态丰腴,婀娜多姿,实在是万里挑一的天仙下世。他越看越耐看,越看越喜欢,不觉心花怒放,欲火中烧,两眼望美女放射出两股蓝色淫光,急不可耐地叫美女宽衣就寝。这美女也很服帖从命,脱衣褪裙,仰卧在龙塌之上,任其玩弄。当殷纣王兽性大发之时,美女悄悄地伸出手来,慢慢地拽住了垂在床头的剑穗,趁纣王得意发泄之际,用力轻轻一拽,宝剑嗖地一下脱鞘而出。美女生怕纣王发现,又耽心宝剑落地弄出声响,另一只手臂便狠狠地楼住纣王的脖胫。可她这一举动,究竟能否刺杀暴君,连她自己也不知道,事即如此,也只好见机行事了。不料,那宝剑蜕出剑鞘并没落地,她恍惚看到宝剑忽地化为一道白光,无声无息破窗而去。美女暗自叫苦,难料后果,也不能露出半点惊慌和不安。殷纣王面贴香腮,频频厮磨,只想美事,并未察觉,待**事罢便翻身下床。虽说他今晚十分惬意,但恶癖难改,双脚尚未站稳,又要抽剑杀美。他像往日一样,伸手去抽宝剑,不料宝剑不翼而飞,顿时大怒,狂哮如雷,吼叫卫士把美女拉出宫外。

纣王手握剑鞘,气极败坏地吼叫:“没有宝剑,还留你何用!”说着举起剑裤用手一掷,扔出了窗外。那剑裤还没落地,倏地化作一团白烟,滚滚升起。烟雾中缠裹一条红白相间的大花蛇,昂首挺腰又返回寝宫,在室内盘旋了一周,仿佛在寻找什么,只见它猛一转头,又冲出窗棂,嗖的一声腾空而起,驾着烟雾飞出了宫墙。纣王站在窗口,目望剑鞘化烟,烟裹花蛇,又入室盘旋,破窗升空,吓得他心惊胆颤,目瞪口呆,大叫一声,瘫倒在地,不省人事……

美女被拖出宫外是凶是吉,封王昏迷过去是死是活,按下不表。只说那镇国宝剑飞出窗外,升入云端,飘飘悠悠破雾穿云,直向北方飞去。当它飞到太行山上空之时,突然犹豫起来,飞来飘去旋转徘徊,不知该往何处。这宝剑并非寻常凡物,本是玄天大帝收服的魔王—--地轴太玄水精,去邪归正之后成为玄武脚下的大将,号称:育阳将军,黑灵尊神。二百年前奉命辅佐商殷,恪守职贵,惩恶扬善,不料到了纣王帝辛手中,却用它戕害善良为非作恶,它虽不肯助封为虐,却也无力违抗王命,这次偶借美女正气蜕鞘而出,决意离宫叛主弃恶从善。因不见玄武召宣,不敢擅自离开人间回天复命。正当它不知何去何从、踟躇不前之时,恰遇注生南斗—--延寿司出巡到邢州地带。廷寿司远远望见降魔宝剑私自出宫在云端盘绕,不知出了何事,便落在一座太行山顶,把锁仙绳用手一扬,不多一时,降魔剑便闪闪烁烁飞到了延寿司脚下。廷寿司问道:“尔奉命辅佐股商,造福人间,为何私自出宫”降魔剑见是注生南斗询问,不敢怠慢,急忙参拜,随即便把殷纣王贪色杀美之事细细的回禀了一番,最后才说自己不愿助纣为虐,祈求南斗指条生路。廷寿司听罢掐指一算,知道降魔剑没有撒谎,便收回了锁仙绳,对降魔剑说道:“纣王身为天子,竟在人间不行正道,待我报告天庭收他归位。你既有厌恶盼善之心,又负有玄武使命,我就成全于你,到人间转生去吧。”降魔剑一听自然是满心高兴,连连施礼拜谢。随即问道:“请问星官,我到何处投生”南斗伸出左拿掐算了一下顺手朝眼前下界一指,说道:“太行东北,邢州西南,有个钟伍村,村东头有户姓周的人家。他家主妇已经怀胎足月即将临盆,事不宜迟,你快到那里投胎转生去罢。”廷寿司说罢顺势一推,降魔剑又化作一道白光,直冲太行山下钟伍村而去。

再说邢州西南钟伍村这户人家,男的姓周名生,女的姓姚名娥。他俩原本都是洛阳姬侯的家奴,只因姬侯心地善良不肯为纣王选献美女,犯下抗拒王命之罪,招来满门被剿之灾。当封王派人缉斩姬侯全家之时,周生和姚娥正在外地做工未在府中,这才得以幸免。他俩为了逃避缉杀便趁夜深人稀,结伴逃出洛阳。周生孤伶一人无家可归,便随同姚娥到邢州投奔舅父。他们二人同生死共患难,你助我帮心心相印,便弄假成真结为夫妇,在钟伍村落户。小两口死里逃生,越发恩爱,男耕女织,安居乐业,小日子过得倒也顺心如意。

转眼已过了十几个春秋,由子他俩辛勤劳做,治家有方,四邻街坊又十分和睦,家业便渐渐兴旺起来,虽说比不上那些趸金流银的富豪大户,倒也是钟伍村中不愁吃穿的般的殷康人家。

这一年姚娥身怀六甲,两口子更是喜上加喜,高兴得整天抿不住嘴。周生不让姚娥耪地汲水,生怕有个闪失,家里家外忙个不停。姚娥本来就是劳苦人家的女子,又是家奴出身,怎能享得了这份清福,虽说常在家中,倒也不肯手闲,早早就把接生用物和小儿穿戴准备齐全,单等婴儿降世。

就在延寿司指点降魔剑投生的当天夜晚,姚娥忽然觉着腹中阵阵疼痛,肚里胎儿直往下坠,周生见状急忙扶她躺到炕上。姚娥在炕上翻来复去,折腾了好一阵子,婴儿就是生不下来。姚娥疼得汗流满面,周生急得满屋打转。待姚娥阵疼稍轻,微微喘息之时,周生才猛然想起该请人接生。他手执灯火刚把房门打开,房顶上突地“咔吧”一声脆响,吓得他俩都打了个愣怔寒战。周生正要出门观看动静,刚一抬脚,只见“唰”的一道白光从眼前闪过,钻进了内室。周生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听见从内室传出“呱呱”的婴儿啼叫声。周生急忙转身进屋,看见姚娥已经生下一个白胖小子,他惊喜若狂,跑上前去帮助姚娥洗身裹体,把婴儿包在襁褓之内,抱在怀里,冲着姚娥只是嘿嘿傻笑。那小儿也似灵犀开窍,黑眸转动,小口微张,似乎要和爹娘说话,姚娥也高兴得直掉眼泪。

周生夫妇因祸得福,老来得子,自然又增添了许多欢乐。街坊四邻也都闻信赶来祝贺,又忙乱了数日。喜日过后,婴儿便一天天长大起来,他俩把孩子看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整天“孩儿啊,心儿啊,宝贝儿啊”的叫个不停。就这样一直叫了好几年也没给孩子起个正经名字。

这孩子生来聪明,能说会道,很讨人喜欢。虽说他也很顽皮好闹,可他心地普良,诚实大方,全村老幼都能和他说得来,玩得好。因为他没有名字,乡邻亲朋都称呼他“周公子”。

“周公子”长到七八岁时,已到了入学念书的年龄,周生准备给儿子起个学名,就把儿子叫到身边,问道:“明日你就要进学堂拜师念书了,你叫什么名字好哇”小儿见问随声答道:“我叫周公子”。周生年迈耳背,没有听清后边那个“子”字,误听孩子说他叫“周公”就笑着说:“周公嗯,好!你自己起的名字好。人小名大,少年老成,就依你。从明天起你就叫周公。往后要好好念书,不要再贪玩胡闹了。”小周公点头称是。从此。周生的儿子总算有个正经名字了,大人小孩也从此周公长、周公短的叫开了。

周公天资聪颖,用功刻读,过目不忘,老师对他甚是宠爱,对他也十分尽心,分外尽力,学业长进极快,每次侧试,周公都是名列前矛,离人一头,喜得周生夫妇笑驻眉稍,逢人便夸,二人把后半生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儿子身上,一心让他谈书,地里活计,家中杂务从来都不让他动手。日久天长,周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除了读书写字什么也不会干。

可是好景不常,兴尽悲来,周公长到束发之年,父亲周生突然得暴病身亡。家里家外全部劳做都落在姚娥一人身上,悲伤过度,积劳成次,半年之后也命归九泉。周公父母相继去世,没了依靠,也不能再到学堂继续念书。可他人小力薄,地里活计干不了,吃穿家务又不会,孤苦伶仃,走投无路,只好靠变卖家业渡日。不久,除了栖身避雨的几间旧房之外,田产家俱全都当卖干净,日子越过越艰难,变成一个叫花子一样。乡邻亲朋看到他落到这般天地,无不摇头叹息。可周公对此似乎并不在意,只要有口饭吃,就躲在屋里读书练字,从来也不为眼前吃穿,日后生计着想。

转眼到了冬季,由于衣单腹饿天寒地冷,周公着了凉,闹起了肚子。这一天后半夜,他起身绝茅厮,室外北风嗖嗖,雪花飘飘,他捂着肚子,低头猫腰跑进茅房,待了一会儿他有气无力地走了出来,走着走着,忽然看见在墙角旮旯里好像躺着一个人。他急忙走上前去,借着雪光,低头一看,原来是一个白发白眉的老翁。只见这位老者身穿单衣,脚蹬草鞋,怀中抱着一个黄绫小包,仄歪着身子卧扭在墙角,两眼紧闭,张着大嘴,浑身索索发抖,口中呼呼喘气。看样子好像得了重病。可也奇怪,在这北风呼啸,鹅毛纷飞的寒夜里,老者身上却没有一片雪花,他身边的积雪都溶化消失,周圈的地上还冒着热气。周公也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只是觉着老头怪可怜的,便俯下身子急促地喊道:“老爷爷,你是谁呀老爷爷,快醒醒,你怎么躺在这里呀!老爷爷!……”

白眉老翁听到了呼叫声,慢慢地睁开了双眼,看了周公一眼,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周公见老翁苏醒了过来,一面用手掺扶,一面说着:“老爷爷,这里太冷,快随我进屋里暖和暖和吧!”

周公把白眉老翁架扶到炕上躺下,又给老翁盖上棉被,然后又学着大人的样子给老翁熬了一碗姜茶,双手捧着喂老翁喝了半碗。

白眉老翁喝过姜茶,身上冒起了一股热气,精神也好多了,笑着对周公说:“你真是个好孩子。自己肚子痛还来照顾我,小小年纪就知道助人解难,实在难得。”周公一听感到奇怪,随即问道:“老爷爷,你怎么知道我肚子疼。”老翁说:“你已经告诉我了。”周公说:“我没给你说呀!”老翁微微一笑说道:“是你的脸色和你的行动告诉我的。”深更半夜风大雪紧,别说你这半大小子,就是强壮汉子,不闹肚子,也不肯起床跑茅厮呀!”说罢二人都哈哈大笑起来。笑着笑着,周公“哎呀”一声,肚子又突然疼了起来。老翁一看连声说道:“不要紧,不要紧,我也来帮帮你。”说着欠身从他那黄绫小包里取出了几粒药丸,又顺手端起那半碗姜茶,对周公说:“来,快把这喝下去,我保你永不肚疼。”周公用姜茶把药丸送进腹内,霎时感到肚里咕咕作响,浑身发热,立即消除了疼痛,口中又觉着十分香甜,就高兴地说:“老爷爷,你的药还真灵。你有这么好的药,自己病了怎么不吃”老翁说:“我这药不治我的病。我一犯病,遇上好人就不用吃药了。”周公听不明白,又追问一句:“老爷爷。你到底是谁,是干什么的”老翁说:“我是个郎中,一生行医,四海漂泊,无家无业,无儿无女。人们都叫我‘白眉毛老头’,你也这样称呼我吧。”周公一听白眉老翁是个郎中,就好奇的问道:“老爷爷,你的医道这么高明,能不能教教我,日后我也替人们去病消灾。”白眉老翁听罢没有回答,只见他手捋银髯,面色庄重,望着周公,上下端祥了一阵,微微地点了点头,然后打了个哈欠,喃喃地说道:“啊,天已不早,有话明日再说吧。”话音刚落,身子随即向后一仰,闭上双目,不声不响了。周公本来还想问话,一看老翁已经呼呼入睡,也不便再惊动他,就轻手轻脚地爬上炕去,钻在老翁的脚后,脑袋一沉俩眼也睁不开了。

周公约摸睡下不久,就被白眉老翁推醒。只见老翁鹤髯童颜,精神抖擞,挺胸直腰,身高体壮。与他刚见到时的样子大不一样,心中十分奇讶,就高兴地问道:“白眉毛爷爷,你的病全好了”白眉老翁哈哈一阵大笑,声如铜钟,震得周公两耳直鸣。老翁笑罢慈祥地说道:“多谢你的帮助,我要走了。”周公一听着急地说:“那可不行,你病刚好,还没吃饭怎么能走?再说,你还没有教我学会给人治病呢。”老翁说:“我还有急事要办,不能停留。”周公见老翁执意要走挽留不住,就问老翁要到哪里去老翁答道:“我到龙华村去。”周公说:“龙华村离此不远,过河就到,我送你去。”

周公陪同老翁走出了钟伍村,踏上了伸向西南的小路,一路上只觉得双耳生风,身轻如燕,不多一时便来到了七里河畔。周公抬头一看不由大吃一惊,只见河水猛涨,波涛汹涌,浪高流急,河面增宽,原先河面上的一座小木桥已被河水冲塌,此时已经无法过河。他看看河水,又看看白眉老翁,不好意思地说:“我不知道河里发水,木桥冲坏,不能过河。让你白走了一趟,真是不好意思。你还是跟我我回去,过几天河水退了再走吧。”白眉老翁说:“多谢你送我到此。过河之事,我自有办法。你不必担心。”说着从黄绫小包中取出一本书来,对周公说道:“你是个聪明诚实的孩子,临别之时,我把这本书赠送于你,望你能够悉心精读,日后也好为百姓解除苦难。”周公双手接过,正要开口道谢,只听老翁说了一声:“吾去也。”话音刚落,只见老翁双脚轻轻一点来了个旱地拔葱,“噌”地一下便跃过了七里河面,落到对岸,不见踪影。周公看得呆如木鸡,不由大叫了一声:“啊----!”

周公一声大叫从梦中惊醒,翻身一看,炕上的老翁早已不见,他想起梦中之事,用手一摸胸口,衣襟里果然有一本书籍,打开一看,书上那是一些采药制丸,医治疑难杂病的方剂,高兴的他一跳多高。

(本章完)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皇朝风云之弘云录

皇朝风云之弘云录

凰汉
这是发生在一个架空历史环境下的故事。古老的大夏帝国牢牢占据着浩瀚的东方,历代英雄辈出。同时,金戈铁马、兄弟情义、儿女情长、权谋机变、朝堂争雄、尔虞我诈等等,这些事层出不穷而又最终归于沉寂。这不是属于一两个人的故事,是属于一群人的故事。
历史 连载 51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