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江阁网www.sanjiangg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已到午饭时间,工地前方职工食堂售卖大厅早已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等待吃饭的职工分别在十多个窗口排起了长队。这是常大龙所在分局设在施工一线的职工食堂,供一线上班职工白、中、晚班——三班人员就餐,二十四小时营业。饭厅面积很大,屋顶为钢结构拱顶,既可以用作职工大会堂,又能同时容纳五百多人就餐。平时大厅里摆满了吃饭用的简易饭桌和长条椅,开会时就把它们搬开堆放。常大龙买完饭,好不容易从人堆中挤出来,正准备找个位置坐下,忽然发现大厅一角的桌子上,李华平一个人正在默默吃饭,便直径走了过去。

“老李啊!今天吃饭挺积极的,比我还早呢?”常大龙将手中的饭菜放到饭桌上,然后取下头上的安全帽,看着李华平打趣地说。

“不早,我也是刚来。”李华平边说便示意常大龙坐下。

平时从仓位下来,李华平都要首先回到办公室,把在仓位获得的各种资料、数据及发现问题的处理情况及时整理完毕后再到食堂吃饭,再晚也要把工作做完,他说如果不及时做容易忘,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因此工作不了结他是不会安心去吃饭的,往往总是比常大龙晚到食堂。

以往在食堂,只要他们两人碰到一起吃饭,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今天李华平却话很少。李华平的反常情绪与忧郁的表情很快就被常大龙看出来了。

“老李,我看你有什么心事,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兴许我还能帮帮你呢!”常大龙说道。

“哎!这话不好说,挺纠结挺麻烦的,说了也没用。”李华平叹气地说道。

“不管有没有用,说出来听听嘛,也许心里会舒服些。”常大龙说道。他们俩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常大龙觉得,朋友有什么难处他应该知道,即使解决不了,也是一个分担和安慰。

李华平夫妇这一段时间确实一直满怀心事,为女儿的前途和今后发展而担忧。前不久,工程局已经向各单位发出了通知,要求积极动员,完成工区第三批职工子弟上山下乡工作任务。分局也已召开了会议,要求初中以上毕业生积极响应号召,到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并将这项工作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

转眼间马上就到了一九七五年的七月份,女儿即将初中毕业,正卡在下乡时段。去还是不去?女儿一直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在学校品学兼优,他们自己对女儿的发展寄予了厚望。尤其是李华平,认为不是自己的原因,女儿也不会从省城中学转到江城市来读书,李华平觉得自己对女儿是又愧的。如果把她放到农村,小小年纪,又是女孩,不知要受多少罪,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父母身边来,女儿的前途更将是个未知数。而且他还听说了,前几届下乡的学生中出现了打架斗殴、偷盗和侮辱女学生的事件,这更让他担心。

如果不去,不响应政治号召的帽子不仅要戴到自己头上,更会戴到女儿头上,自己已无所谓,但会毁了女儿!他不禁想起了《通知》中所说的那些话:“各级党委和各单位,在上山下乡工作中,必须高举***思想伟大红旗,突出无产阶级政治。要把下不下乡作为衡量一个青年革命不革命的标准和对***革命路线忠不忠的政治态度问题。”一想到这些带火药味的字句,他就会不战而栗。再说,由于受黄帅、张铁生、白启娴等这些全国所谓造反“英雄人物“的影响,江城中学的高中因停课闹革命,到现在还没有恢复。据说学校有一个强烈要求恢复高中正常教学的老师还被造反派用土枪打伤了骨头。

现在女儿升学升不了,不下乡又怎么办呢?这是大势所趋啊!虽然工程局也有政策,规定老工人或生产骨干家里已有一个子女下乡的,其他子女可以不用下乡,中学毕业后直接招工。老工人中家里如果是独生子女的也可以不下乡。但他李华平占那一头啊?当初举家下放到水利工地劳动改造的时候,虽然早就将自己一家老小的户口和工作关系全部转到了现在的单位,名义上也算是个老职工和生产骨干了,但谁承认他这个“臭老九”啊!他深知,像他这种“黑五类”的孩子是很难留得住的。

常大龙从李华平那里知晓情况之后也深感担忧。虽然自己小孩尚小,下乡的事与自己不沾边,平时也很少关心此事,但他换位思考,深知李华平的苦衷:是啊,谁愿意将自己那么小,还没有完全自理能力的小孩子送到农村啊,尤其还是个女孩!换了自己也舍不得啊。而且他也从老家那里听说了知识青年下乡后的那些令人不安的事,其中他们村里就有一个武汉下乡女孩被人侮辱后跳河自杀了。但常大龙也知道,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中央的要求,全国性的号召,谁也改变不了,是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的。他也清楚,目前工区在农村下乡的职工子女,除部分已按计划分批返城回工地参加工程建设外,还有一千多人仍然在农村。虽然地方政府对工程局有承若,工区职工子女下乡,每一批锻炼两到三年后允许回来参加工程建设,但谁知道以后的政策会是怎样呢!无论怎样,常大龙还是准备去找一找分局老领导周廷山局长说一说,看他能不能给通融一下,将李华平作为老员工或生产骨干对待,将他的女儿留下来。

这天,常大龙借着到分局开中层干部会的机会,来到了周廷山局长的办公室。

“大龙啊!我知道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你今天来绝对不是专程来看我的,一定是有事来找我的。”周廷山开门见山地说。

的确,常大龙虽然与老局长相识这么多年,又是老局长一手提拔起来的干部,但很少专门到办公室或去家里看望过老局长,也没有给老局长送过一丁点礼物之类的东西,每次找老局长除了谈工作就是谈工作,谈完就了事。但老局长却喜欢这种工作认真踏实,一心扑在工程建设上,不夹杂任何功利和私心杂念的干部。在周廷山看来,作为一个干部,干好工作是第一位的,只有把工作干好了,就是对上级最大的支持与尊重,只有这样的干部才值得信赖。他不喜欢那种工作没干多少,专把心思用在投机钻营,处处讨好领导,谋求个人好处的干部。

“老局长批评的对,以后是应该来多看看老局长了!但我今天来确实有事请老局长帮忙呢。”常大龙笑嘻嘻地对着周廷山说。

接着常大龙将李华平所说的事向周廷山一一做了汇报。

“大龙啊,你说的情况我都知道了,我们确实应该考虑实际情况。但你也知道,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接受再教育确实很有必要,那是一个锻炼人的意志,锤炼一个人品质的地方,任何人都没有特殊性,我的两个孩子都下过乡,其中一个后下乡的现在还在农村接受教育呢。别的事情我可以帮忙,但这个事情是个原则性的问题,他的孩子没有理由不去啊,他的孩子如果不去,那别的孩子也可以不去,你叫我们怎么做别人的工作呢?”

见常大龙没说话,脸上又有些失望的样子,周廷山又接着说道:

“按你刚才说的以老职工或者按生产骨干的条件来靠的问题也搭不上界啊!我们所说的老职工是要参建水电工程建设二十年以上,我们所说的生产骨干是指科队级以上干部,可李华平没有职务啊!”

常大龙深知老局长是一个非常坚持原则的人,特别是大的政治原则,在政治原则面前是没有通融的余地的。他认为错的事情他会坚决反对,但他认为对的事情是一定要坚持的。在常大龙起身要告辞的时候,老局长又说道:“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他的女儿下放到离工地最近的知青点,我也可以交代分局派到知青点带队的干部特别关照一下她,也可以做到两到三年后第一批把她抽回来,这些都可以做到,其它的要求我可能就做不到了。”

常大龙见老局长这样说,觉得这也是老局长对李华平的一片良苦用心,便连声说道:“谢谢老局长!谢谢老局长!我懂了,我一定回去给李华平做工作,把您的意见转达到,我想他会理解的。”

经常大龙的开导和做工作,李华平的心结正在慢慢打开,也理解了老局长的难处和他的良苦用心。他回去与徐曼商量后决定服从单位的统一安排,送孩子下乡去。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极品无敌小村医

极品无敌小村医

庶子风流
屌丝小农民捡宝大逆袭,摇身一变,成了乡村最帅小神医。救死扶伤,闺蜜成群,扬名立万,打土豪,斗二代,赚大钱,建立桃源和渔场。
都市 连载 12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