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脸邋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江阁网www.sanjiangg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进入十月后,随着魏忠贤的复出,朝堂上安静下来。

也有小插曲,比如阉党成员吏部尚书周应秋致仕就令人大跌眼镜。

随后,王之臣接任吏部尚书。

只是在小范围里有个传言,周应秋走之前含泪助饷八万两银子。

阉党成员副都御史杨所修致仕,这在意料之中。

同样,杨所修含泪助饷五万两。

没有革籍,都助饷了,也就算了。

随着魏忠贤的复出,还有一个效果,各地逋赋迅速起运,估计到年底税赋完成率能达到八或九成。

不过也有一个副作用,在半路养病的毕自严忽然病情加重,朱由检果断派人通知他回家养病吧。

徐光启上疏言历法已然过时,请陛下重修历书,司天监表示反对。

光禄寺之事也了结了。

孙义任在狱内用腰带上吊自杀,留下一封遗书。

遗书表示他蒙先帝青眼有加,加以重任,奈何被金银晃花了眼,做下种种贪赃枉法之事。

他自觉再无面目面对世人,愿追随先帝于地下,留下遗书一封以戒后来者。

最后承认光禄寺之事都是他自己所为,不忍牵连众同僚,请求陛下以尧舜之心行仁恕之道,赦免众人。

魏忠贤则上疏请求陛下法外开恩,以怜悯之心赦免众人。

朱由检表示,这么好的干部落了个如此下场,朕很痛心,愿朝廷上下以此为戒。

又表示上天有好生之德,朕对此事不再追究,放众人归家。

王在晋也上了第一个密奏,言道他已经初步摸清蓟辽情况,下一步准备清理空饷,并表示会排除万难坚定不移的努力完成预定目标。

朱由检回信朕心甚慰,并对他的工作进行了肯定,表示朕看好你。

这一阵,曹文诏几人都下到直隶各府县招兵去了,剩余军队都在外校场训练。

在宫里也没闲着,每天翻阅各种奏章账簿,了解大明的详情,偶尔解答一些军器厂工匠的问题。

解决不了外臣,先解决内臣好了。

只是稍加了解,就发现内臣也不是容易解决的。

宫里太监数量大体查清,总共不到两万。

至于满清说宫内太监十万人,这就太扯淡了,算上工匠都没有这么多。

如果有十万太监,文官早就骂娘了,毕竟太监的薪水是国库发的。

翻看典籍,可以发现在正德帝时宫里太监已经达到万人以上。

嘉靖时曾试图削减太监人数,最终却不得不又收进数千人。

万历时,不顾文官反对,分几次先后又收进一万三四千人——不收不行,怕闹事。

天启时,又先后收进五六千人。

注意,这里说的是收进,并且是不情愿的,明代皇帝一直在为太监过多发愁。

庞大的太监数量,对朝廷财政是个巨大的负担。

而且,皇宫里实在是用不了这么多人,很多太监其实就是在吃闲饭。

因此,明代历代皇帝都把自宫列为犯罪,规定对自宫者除了打板子就是充军发配。

但是,这条法律从来就没法执行。

天灾**以及残酷的阶层压榨,都在逼迫很多底层百姓自宫,希望能进宫寻个生路甚至飞黄腾达。

1620年,大约两万自宫者进京寻求进宫,被拒绝后差点酿成乱子。

无奈之下,天启才收进几千人,至少,进了宫不会饿死。

宫里最多需要千人,怎么安排这两万人就成了问题。

就这么推出去肯定不行。

这还仅仅是宫内的,京师里还聚集着数千私自阉割者,俗称无名白。

还有数千宫女,不过毕竟女人好安排,而且留着以后赏赐给有功将士也蛮不错的。

不算这些烦心事的话,这些日子轮流宿在三个后妃处,倒也其乐无穷。

袁妃,模样没得说,只是同样是娇娇怯怯的样子。

他曾经恶意的猜测,大明这个审美观,是不是因为柔弱的江南士人驾驭不了健康活泼的北地姑娘。

为什么说江南士人?

因为这风尚是江南士人引领的。

不得不服,不管是服饰还是游乐,各种时尚总是江南在引领。

也不能光玩不干活。

首先,重开内书房。

内书房是教太监识字的地方,在天启时基本关闭。

扩大曹化淳搞的账房学校,所有十至十八岁的识字太监都可以报名,由50个学员扩大至500个学员。

账房永远不会无用,即使宫里用不了,放在外面商号工厂也不错。

再就是重新设识字班,不限年龄,愿意学的都可以报名,首批也是500人。

然后开始对宫内开支动刀,削减一点是一点。

第一刀,十月中旬,经过半个月的印刷预备,宫中十二库全部采用四联票据。

程序上,无论哪个衙门需要领东西都要出具领单,库里见文书后开票据。

票据库里留一联,库账房一联,领取衙门一联,余下一联交皇后处。

票据与后世格式差不多,日期事项物品钱数,只是大了几倍,因为毛笔字大。

没有复印纸,只能采用一张大纸以虚线分成四部分骑缝用印的办法,使用时再裁开。

票据领单由皇后安排发放。

皇后除了定期查账之外,也会不定期的抽查。

这样一来,太监再也不能像以往一样借着个由头就多领冒占了。

只是,每到查账时坤宁宫却是变的喧闹不已。

周皇后烦不胜烦,遂求朱由检将养心殿作为办公地点,她与袁妃每日去坐堂,倒是与上班一般。

刚实行没几天,宫里就怨声载道,开革了十几个发配守陵后,这才乖乖的不再跳腾。

光禄寺同时实行,只不过多的一联交户部。

第二刀砍向宫内各司局,清点各处作坊。

宫里作坊太多,工匠定额一万两千余人,实际清点,裁撤空额3000余人,裁撤老弱2000多人,无家可归者发去守陵。

经过裁撤,实有工匠7000人。

第三刀砍太监宫女,所有老弱残疾发去守陵,在那里养老。

对外臣,也不能让他们闲着。

首先要求户部每五日汇总账目送进宫里以备查验。

郭允厚差点与朱由检急眼,因为在技术上这工作量实在太大。

在郭允厚力争下,改为十日一汇总。

其实朱由检也不太常看,宫由自然有一个账房小组替他看。

其次,魏忠贤授意郭允厚上疏表示国事艰难,为了更好的统筹资源,建议合并各部财源。

具体说,现在各部都有自己的金库,也有自己的财源。

户部不用说,税赋嘛。

工部,竹木抽分,对运输买卖木材的十抽一。

兵部,马政折银。

以前大明为了储备战马,在山东直隶等地实行马政,就是给农民化牧场,然后给马让农民养,每年农民上交定额马匹。

但是这个政策到中期就完全走样了,其中弊端太多,不得已改为折银。

你爱养不养,给银子就行!

别的部也都有多少不等的财源。

方案是将各部财源全部划归户部,以后各部用钱都要向户部申请,或以年或以季度为单位做预算,然后户部划拨。

这个就是纯粹试试风向了,现阶段根本实行不了。

也是恶趣味,劳资现在动不了你们的奶酪,可劳资可以让你们为了奶酪咬起来,顺带着出一口恶气。

咬的狠了,或许有意外之喜。

无论如何不能让你们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

这个不同于党争,没有政见分歧,只是集团内利益纠纷,相对来说好控制。

说起来,大明的财政也是奇葩,宋朝已经有了三司使总责财政,地位崇高,可终明一代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财政单位和国库省库系统。

方案一放出来,各部一片哗然,大家不敢骂皇帝与出面的魏公公,兵部工部等大佬立即上疏指责郭允厚目无祖制,变乱朝纲,请逮治乱政小人。

郭允厚大怒,当即上疏历数各朝财政制度,痛斥现今财计弊端,矛头直指各部。

内阁四大佬则仿佛不存在一般,对此不置一言。

朝堂上吵吵不已,好玩的是,支持的郭允厚明知道自己是背锅侠,反对者也知道郭允厚是背锅侠,可双方依然是吵的不亦乐乎。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校园少年

校园少年

文天武地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校园是一个充满江湖色彩的地方,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事。
历史 连载 13万字
将军夫人生存手册

将军夫人生存手册

姝祉
干练商户女携手铁血大将军商户女进京,被族人卷进朝堂纷争。 他爹写信告诉她:闺女别怕,钱可通神!于是闻子君贿赂了一个活阎王。本文原名为《定风波》关于男主部分,第一卷将军只是在前三章冒个泡,从第二卷开始,戏份正是展开。不喜欢看宅斗的亲,可以从第二卷开始看。公告:本文将于11月16号入V,70章之前(包括70章)是倒望大家继续支持,感谢!我的新文存稿中封谷传(修真)小伙伴的新文存稿中那个渣攻每天都被虐
历史 连载 3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