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号漂流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江阁网www.sanjiangg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林中一别后,冯翰远与赵承启二人来到沙城,此时傅永率领大军还未抵达。二人在城中稍作休整之后没有过多逗留,直接启程奔宣府而去。

一路无话,到第二天的中午时分,冯赵二人终于来到了宣府。冯翰远没有直接回军营,而是进了城,来到城中赶制军械的作坊处。时节正值六月盛夏,城内本就炎热,这作坊里由于大量打造各种铁器,温度要比外面高出许多。这作坊里的工匠,冬天的时候光着上身干活都是汗流浃背,更不用说着炎炎夏日了。

赵承启一进来就感觉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这地方怎么这么热?”

冯翰远道:“这里是城中的铁匠坊,里面许多火炉,自然是比外面热许多,殿下适应一下就好了。”

赵承启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说道:“这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工匠啊?”

冯翰远说道:“宣府军中很多军械都是这个工坊打造的。”

赵承启惊讶的说道:“我还以为军械都是南北两坊打造的,原来宣府还有一个独立的工坊啊。但是宣府军中所需军械众多,这一个工坊能忙得过来吗?”

冯翰远说道:“寻常兵刃自然是南北两坊来做。但特殊的弓弩还有所需箭支都是这里打造的。”

说话间两人穿过了一个走廊,来到另一处院落。刚一进入此院,瞬间就变得凉爽了许多。赵承启观察了一下,这边都是木匠,没有火炉,所以就没那么炎热了。

冯翰远又往前走了几步,冲着一个领头模样的人叫道:“张兄!”

那人回头看到是冯翰远,赶忙跑来迎道:“世子!”

冯翰远说道:“几日不见,张兄憔悴了不少,定是太过劳累了。”

那人说道:“照比以前啊,现在算什么劳累。不知这位是?”

冯翰远赶忙介绍道:“这位是京城来的参将,姓赵名承启。承启,这位就是这宣府工坊的总管,张行舟。”

张行舟马上行礼道:“小人参见赵将军。”

赵承启回道:“张兄不不必多礼,以后叫我承启就好。”赵承启心说冯翰远没有透露自己皇子的身份,倒是省了不少繁文缛节的麻烦。

张行舟将二人迎进旁边的一个小屋里。屋内横七竖八的堆放着许多木料,屋中央有四把椅子,一张小八仙桌,桌上有茶壶茶碗。桌椅上都落了一层灰尘,像是许久没人用过。

张行舟说道:“二位请坐。屋中凌乱,二位见笑了。”

冯翰远道:“无妨,工坊之中不拘小节。”

张行舟坐下说道:“不知世子此去京城,带回援兵几何?”

冯翰远道:“不多不少,三万骑兵,都是大腕良驹。”

张行舟高兴的说道:“陛下果然将西郊的三万新军许给世子了。”

冯翰远问道:“不知这马镫打造了多少了,可够装备?”

张行舟想了一下,说道:“铁制马镫已经打造了五千副,昨日已经送到营里了。木制的,到今日为止,已经送过去两万六千副了。世子知道,木制的马镫怕是顶不了多久,所以我让他们再多赶制一些。这铁制马镫,若要全员装备,恐怕还需一个半月。”

冯翰远在心中盘算了一下,说道:“如此算来,就算操练时有所损耗,应当不影响出战。马鞍的情况如何?”

张行舟道:“马鞍都是在旧马鞍的基础上改的,没费什么事,三万五千副已经都送到营里了。”

冯翰远说道:“想不到张兄的动作如此迅速。那兵刃和弓弩箭支呢?”

张行舟道:“世子知道,这马刀打造起来不易,产量不高,只产出了百余把。轻装弩倒是出了六千副,箭支五万支。”

赵承启在一旁说道:“张总管工坊生产兵刃的速度,可一点也不比朝廷的南北两坊要差。北坊在沧州的工坊我去过,规模比这个要大许多呢,连着整整一条街,可是要说效率,我看比不上你们。”

张行舟说道:“谢赵将军夸赞。其实南北两坊也有自己的难处。全国所有的军需都由他们来打造,做的东西杂了,自然就慢了。有时候朝廷还会亲自干预,原本打造了一半的东西就要放下,模具也要重新制作,这一来二去自然就快不了。”

冯翰远说道:“张兄说的是。这两坊各有各的难处。这马镫的图样我也已经交给工部了,陛下亲自下旨,让工部优先打造。”

张行舟道:“如此,就不用我们来操心了。”

赵承启好奇的问道:“你们刚才说的马镫,到底是什么东西?”

张行舟说道:“世子没给将军看看吗?二位自京城赶回来,居然也没用上?”

冯翰远道:“我这次回京就带了两副,一副留给我父亲了,一副留给工部了。回来骑的马,还是原来的马鞍。”

张行舟说道:“那正好,我这什么都有,二位拿上两副赶快换上,让赵将军体验一番。”说完,张行舟命人取来两副马镫与新马鞍,送到门外给冯赵二人的马换上。

赵承启看着这新换上的马鞍和下面的两个铁环,挠了挠头问道:“这东西有什么用啊?”

冯翰远说道:“一会你就知道了。”然后向张行舟说道:“我们先回营了,这里有劳张兄了。”

张行舟说道:“应该的。有劳世子替我问候郑将军。”

冯翰远对赵承启说道:“世子踏着这铁环上马,看看如何。”赵承启将信将疑,踩着马镫上了马。冯翰远又说道:“世子将双脚踏在铁环之上,骑行一番看看感觉如何。”赵承启将双足踏入铁环里,驱马向前,感觉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冲冯翰远大叫道:“世子,这也太过神奇了!”

冯翰远也翻身上马,追上去问道:“殿下感觉如何?”

赵承启高兴的说道:“感觉比以前稳了许多。有了这两个马镫,这双腿再也不用像以前那般夹着马背了,也比以前更好平衡身体。”说完,松开了缰绳说道:“双手也不用时刻握着缰绳了,感觉这骑马比以前自由了许多,也简单了许多。”

冯翰远笑道:“正如殿下所言,有了这两个小小的铁环,骑马变得简单了。以后咱们选拔骑手,操练骑手也可以变得简单。而且有了它,我大周子民也可以像鞑靼人那般纵横驰骋,可以在马背上与他们一战。”

赵承启说道:“世子所言极是,有了这个东西,鞑靼人马背上的功夫就没那么厉害了。不过我看这东西用料不多,打造起来应该不难,要是让鞑靼人学了去怎么办?”

冯翰远说道:“学去了也无妨。鞑靼人本来就是生在马背之上,人人都是上马能骑射,下马能放牧。有此物和没有此物,对他们来说区别不大,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这区别可太大了。就算鞑靼的骑兵也装备上马镫,对我们来说也是有与之一战的能力的。”

赵承启想了想,说道:“也就是说,还是咱们获益更大了。”

冯翰远笑道:“世子明鉴。”

赵承启说道:“有了这个东西,我想我可以骑得比以前更快,世子要不要来比比?”

冯翰远笑道:“世子有此兴致,乐于奉陪。”说罢两人同时加快了速度,朝军营方向飞奔而去。

来到军营,二人在辕门出下马后把马交给了守卫送到马厩照看。赵承启有点意犹未尽,但是碍于营内不得骑马的规矩,也只能与冯翰远步行前往中军大帐。

赵承启说道:“马镫这玩意真是个好东西,你看咱们飞奔了这么久,丝毫没觉得累。这要是以前,这两条腿早就受不了了,中途非得歇歇不可。现在我感觉,只要马能撑住,一口气奔袭出去二百里应该没问题。”

冯翰远说道:“殿下所言不错。有了马镫之后,只要操练得当,马匹足够,长途奔袭就变成了可能。只是这种奔袭风险极大,为了保持速度必须甩下步卒,这样一来能携带的粮草必然不多。一旦有失,后果难料。”

说话间,二人已经到了中军大帐前。刚要让人通报,就听得帐内一个浑厚的声音传出来:“到了就进来吧。”二人一听就知道是郑烬的声音。

来到账内,赵承启发现这账内并没有帅案。原本应该是帅案的位置上只有一张小桌,桌上有摆着一副棋,郑烬坐在红方的位置。看棋子的状况,像是一副残局。

郑烬紧盯着棋盘,头也不抬的说道:“翰远啊,过来过来,与我一起参详一下,看看有没有解法。”见冯翰远半天没动,正觉的奇怪,抬头一看,原来赵承启正站在旁边。郑烬赶忙起身拜道:“末将郑烬参见卫王殿下。”

赵承启赶忙上前扶住他,说道:“郑将军不必多礼,您是宣府总兵,我是个参将,应该我向您行礼才对。”说罢退后一步,拜道:“末将赵承启,参见宣府总兵郑将军。”

郑烬说道:“卫王如此风度,郑烬佩服。”

赵承启笑着说道:“理当如此。而且这几天,世子也一直没拿我当什么皇子,我也都习惯了。”

郑烬说道:“这小子就是这样,殿下别见怪。来,殿下这边坐。”说完转头一看冯翰远,见他没有理睬二人,而是专心致志的看着那桌上的棋局。

郑烬笑了笑,坐下说道:“来,坐下看吧。看出什么门道没,这棋局可有解法啊?”

冯翰远坐下说道:“弟子看了半天,红方子力虽多,却有许多都要弃掉。若弟子推算没错,此局最后会演变成红方单车对黑方士象全,如无例外,应是一盘和棋。”

郑烬惊讶道:“我看着必败的棋,你居然能看出和棋?”

冯翰远道:“应该是盘和棋。”

郑烬想了想,把门口的守卫叫了进来,说道:“这样,你带着赵参将去他的营帐看看,帮他安顿一下,再带着他在咱们军营里转转,去吧。”

赵承启一听,居然安排个小兵照看自己,确实是没把自己当皇子。不过转念一想,这样也好,没那么多人知道自己的身份,也就没那么多人天天注意自己,能省不少的麻烦。想到此处,站起身来说道:“如此,末将告退。”然后转身跟着小兵出去了。

郑烬待他走后,对冯翰远说:“来来来,你执红,我执黑,你解给我看。”

冯翰远没有推辞,二人交换位置后,就在棋盘上搏杀起来。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根在东方

根在东方

砚五
历史 连载 5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