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流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江阁网www.sanjiangg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本书已全部重新写,内容改动之大,完全等同于另开了一本新书,还希望各位兄弟朋友能够从头再看一次!

章节将在明后天陆续解禁免费,所以,为了保护您的财产,本人不建议订阅章节。

当天廷议,因为战与不战两派均有位高权重的大人支持。力主一站的代表人物有太子、岑文本、魏征、李靖等人,而反对一时冲动,在现在无绝对必胜把握的时候,贸然进行决战的也有蜀王、长孙无忌等。

主战与隐忍两派在朝堂上的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的局面,也给了本身就不想打着一仗李世民一个绝好的借口。

“朝臣意见不一,此事事关国本,轻易不能决断,改日再议”帮着李世民暂时度过了这次让臣民群情激奋的风头浪尖。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一次廷议的未果,使得朝中不少聪明的大臣,也都想明白了皇上的真实意图,明白了皇上现在只是被激愤的民意弄得有些骑虎难下,实际上他老人家是并不想打这一仗。

这一个重大发现,使得群臣当中不赞成现在就和颉利决战的人数开始直线上升。再加上之前在朝堂上,蜀王李恪和吏部尚书长孙无忌这两棵大树都站出来反对皇上用兵。那些小虾小米自然是更无顾忌,也开始引经据典纷纷上书,向皇上陈述起现在为什么不应该用兵理由。有些聪明的,甚至还帮皇上设想好了,什么时候才是真正进行决战的良机。

如此一来,在随后举行的第二次有关是否与颉利决战的廷议中,场面马上就有上次两方对峙演变成了一边倒。有了那么两颗大树在前面顶着,其他人自然是有持无恐的,理直气壮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而李世民正好也就破下驴,即扮作能够采纳群臣进谏的明君,又了自己不想开战想法。而且,还美其名曰的说是为了大唐的国运,不得不再次低头,暂时放弃与可恶的颉利决一次死战。

至于派谁来担任出使颉利的议和大臣,以蜀王那张扬的性格和不服输的劲头,这个烫手的山芋自然是没有人去和他争。而他作为李世民的儿子,当朝蜀王从身份上说,也完全适合担当这个职务得必要条件。

李恪作为出使议和大臣,到底有多少事情需要准备和操劳,岑文本等那些支持和关心李恪大臣,又会对李恪这次恣意妄为有多气氛和烦恼,因为李恪不是本书的主角,咱们暂且放在一边不谈。

李世民决定继续忍下去的决定,也终于让李承乾把心放下。不过在朝堂上,李世民那句叫他以后多多向李恪学习的话,倒是让他很不爽。怎么说他李承乾也是有这个见识的,要不是因为长孙无忌,李恪的那些话就应该是由他这个太子来说了。

想到这里,李承乾的心里多少对长孙无忌有一些埋怨。如果按部就班,自己将来是一定会被废掉的,现在的李承乾可是完全知道这一点。俗话说的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最终逼李承乾走上造反那一条路的,李恪实际上是要负很大责任的。对于这个李恪,在李承乾的心里更多地其实还是忌惮,因为他并不想从重捣被废的覆辙。

就在李承乾独自待东宫,为李恪受到李世民称赞的事情,感到愤愤不平的时候,门外的侍卫进来禀报说他舅舅长孙无忌求见。

“不知舅舅这个时候来找我,是有什么大事?”虽然因为李恪的事情,李承乾的心里多少有点埋怨长孙无忌当初不该揽着自己,可长孙无忌毕竟是眼下东宫这边,最具实力和能量的支柱性人物。所以,在面子上李承乾对长孙无忌仍然保持着非常的尊敬,并亲自迎了出来。

李承乾心里的不痛快,长孙无忌自然是不会知道,所以行了君臣之礼后,长孙无忌就拉着太子来到一处无人的僻静角落,小声的说起了另外一件事“太子,眼下清明就快到了,臣近日听说皇上最近一段时间总是心神不宁,时常会提起当年四处征战时的事情,皇上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臣猜想皇上定然想念隐太子,可又挨着满朝文武大臣,尤其是我们这一批秦府老人面子,不好明着提出来罢了。”

玄武门之变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年多的时间,在长安城里的百姓心中,这早已变成了一件无赶紧要的历史。可是在朝廷,在李世民的心里,玄武门之变的余波,到现在也仍未平息。隐太子一党最后的一股势力虽然前不久也被铲除,可是大将孙达却幸运的逃脱了。

所以,当李承乾听到长孙无忌提起隐太子,也不觉得吸了一口凉气。“舅舅难不成是想让我去求父皇恩准,今年清明祭祀隐太子?这可万万使不得,上次颉利的事情父皇就一定对我心有不满了,这个时候如果我可不敢再去提隐太子这个霉头了。”

“颉利的事情?”长孙无忌一时有些弄不明白,李承乾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难道舅舅忘了吗?上次廷议的时候,父皇还叫我多多向李恪学习呢。”再次提起这件事情,李承乾的话里除了不甘之外,还有一些酸溜溜的感觉。

长孙无忌听了李承乾近似抱怨的一番话,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是哈哈大笑。“我的太子啊,虽然近来你有了长足的长进,许多事情也能够一针见血,看清事物的本质,可你终究还是太过年青,缺乏历练啊。”

“舅舅这话是什么意思?”李承乾被长孙无忌笑的有些糊涂。

“呵呵,太子殿下以你的聪明才智,难道这还看不明白吗?”先是卖了一个关子,长孙无忌见李承乾仍不得要领,才解释道

“太子你想啊,你的这个太子之位可是皇上亲口册封的,不论皇上当初是因为殿下在罗艺军中所受之苦而心生怜悯,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你这个太子这终究是皇上亲口定下,一国储君,事关国之根本,太子不稳便意味着国家根基不稳,无论是于公于私,皇上都定然会极力的维护你的。”

“至于那些想要和你争,和你作对的人,实际上都是在和皇上争,和皇上作对,皇上素来英明神武,又怎么能让那些人做出扰乱朝纲的事情来呢,所以只要殿下您别做出什么让皇上失望,让天下百姓和臣工寒心的错事来,这个天下就不可能有人抢得走。”

李承乾本就不是一个愚笨之人,经过长孙无忌的这一番开导,自然是想通了期中的各种道道。由此及深的仔细想来,这长孙无忌之所以会如此卖力的帮自己,期间除了有哪一层亲娘舅的血缘关系外,更多的还是长孙无忌对李世民的忠诚在里面。

因为自己是李世民钦定的太子,也就是大唐江山名正言顺的继承人。用长孙无忌的话来说,他处处帮衬着自己,处处为自己遮风避雨,实际上就是在帮衬着皇上,为皇上在遮风避雨,并不是真的在帮自己的侄子。

而且,长孙皇后也并不是只有李承乾这么一个儿子,李泰、李治虽然还小,但也都是嫡出,都是长孙无忌的侄子。如果这个太子是他们的话,长孙无忌是如何对自己的,就会如何对待他们。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列国志之虞国传奇

列国志之虞国传奇

瑹华
曾经最不起眼的冷宫王子,一步步走向国家最高的权力之位,中央集权、攻打列国,看他如何实现自己的宏图霸业!<>
历史 连载 4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