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粑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江阁网www.sanjiangg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沙沙的书写声此起彼伏,间或夹杂着一些官员的议论。

“字迹潦草,仿若鬼画符,这样的人也想考科举?”一名官员冷哼一声,用朱砂笔狠狠地在一张考卷上画了个叉。

“唉,批了将近三十份,一个能入眼的没有。”旁边的一人叹了口气,顺手又在一张考卷上画了个叉。

“竖子竟敢行此等龌龊之事!”一声怒喝,坐在门边的一人将手中的考卷狠狠掼在地上。

“老李,什么事让你这么生气?”

“此人竟将粪便涂抹在考卷之上!”之前怒喝的人愤愤说道。

噗嗤,旁边正在喝茶的官员将口中的茶水直接喷了出来。

一众官员昏天黑地的批着考卷,负责主持阅卷的礼部员外郎吴辉正从自己面前厚厚的考卷中又抽出一份。

虽然此刻已经是深夜,但是对于吴辉来说,还不是休息的时候。

作为主考官,他的责任重大,不仅要及时将所有考卷及时批阅完毕,还必须保证在此过程中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否则一旦被人追究起来,说不定立刻就会被罢黜。

不过好在他已经经历过数次科举考试,对于如何完美地完成这份工作有了一定心得。

又连续叉掉了几张卷子,吴辉重新抽出一份考卷,按照自己的习惯继续批阅着。

先整体看一遍,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看字迹,若是卷面不整洁又或者字迹实在潦草,那么接下来的内容就不必再看,直接判为不中即可。

即便事后有人追究起来,自己也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因为就算题目答的好,字迹潦草者被叉掉也是合情合理之事。

手中的这份考卷,字迹虽然称不上优美,但至少可以入眼,卷面也算整洁,并无晕开的墨迹,只有寥寥有几道折痕。

吴辉喝了一口茶,仔细看下去。

关于经义的填补和释义,没有任何问题,吴辉点点头,心中暗道这名考生的基础非常扎实。

再看律例的理解,依旧全对,他的目光微微波动了一下,能够做到这一步的人不是没有,但已经不能算普遍了。

接下来是判例的理解和分析,竟然也都没有任何问题,这就有些厉害了,吴辉心中对这份考卷的重视程度陡然上升了好几个层次。

他仔细阅读着考卷上的答案,不时抚掌点头。

看到这样一份考卷,吴辉的心情不由大好,很快就将考卷上的前三百九十九道题全部批阅完毕。

最后一题……

他的目光凝聚在《武国律》的第二百道题上,这一题是整张卷子的最后一题,也是最难的一题。

甚至这一题可以说都没有正确的答案。

此题所描述的案件实际上是参考了大概一百多年前的一桩奇案,除了在一些人名以及地点的细节上进行了一定调整外,整个案件的描述几乎和原案一致。

那桩案件的过程曲折复杂,里面的很多判罚都值得讨论,并且因为涉及到王公贵族,当时的朝廷选择了低调处理,并没有让太多人知道。

当然,虽然那桩案件隐秘奇诡,但是只要有心,还是能从市面上的一些书籍中找到相关过程的描述。

所以这次乡试才将那桩案件略作修改之后当做题目印在了考卷之上。

这并不是只有特权阶级才能够接触到的东西,所有人都有机会答出这道题,就看每个人学的仔不仔细了。

不过这并不是最难的地方,真正的难点在于,这桩案子即便过了一百余年,在朝堂之上依旧是争论不断,因为对于这桩案子的判罚到底应该如何,实在是有太多的细节有待商榷了。

虽然此案早已结束,但是判决的结果却有些差强人意,是故时至今日依旧是无数官员喜欢探讨和辩论的焦点。

而此刻他眼前的这张考卷对于这一题的把握堪称完美,所有的判断处理都恰到好处,甚至吴辉隐隐有一种感觉,这张卷子上对于案件的最终处理意见,可能已经是最完美,最贴切的了。

他将手中的朱砂笔搁在笔架之上,心中依旧按捺不住惊艳的感觉,又重新将这道题的答案逐字逐句的研究了一遍。

“神人啊……”

吴辉不由自主的感慨一句。

“吴大人,怎么了?”旁边的官员听到吴辉的感慨,有些好奇地问道。

“此子竟然恐怖如斯……”吴辉依旧沉浸在这份考卷给他带来的震撼之中。

周围的官员纷纷围了过来,口中好奇地说道:“到底怎么回事?”

吴辉将考卷全部摊开,方便周围之人查阅,赞叹道:“想不到这次乡试竟然能遇上这种神人。”

其他几人聚精会神的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一遍,口中立即啧啧称奇道:“果然是神人。”

“没错,不仅所答题目全对,而且竟然连一百多年前的那桩奇案都能答地如此精妙。”

“何止是精妙,下官觉得若是将此人放在一百多年前的现场,说不定作出的判罚会比当时的官员更好。”

吴辉听着周围官员的讨论之声,摇了摇头说道:“本官刚才已经仔细研究过,此人的答案基本可以终结关于这桩案件一百余年的讨论。”

“嘶……”

吴辉说完,周围立即齐齐响起倒抽冷气的声音。

几名从刑部抽掉出来的官员赶忙凑上来,眼中冒出激动的光芒:

“请吴大人将卷子再给下官仔细拜读一下。”

……………………

张谨言早上吃早饭的时候,费老过来告诉他第一场考试的卷子已经全部批阅完了,下午的时候就会张榜出来。

“小言,今天就放榜了。”九九的脸上露出紧张和期待之色。

“嗯,下午一起去看看吧。”张谨言点了点头。

吃完午饭,两人正准备出门的时候,小郡主突然从外面窜了进来。

“我在得月楼订了一桌酒席,要是考过了咱们就去庆祝一下。”

“这才第一场,后面还有两场呢,不用这么急吧。”张谨言觉得不是很妥。

“要的要的,你不知道,我听父王说,今年的考题算是难的,尤其是最后一道题,根本都没有正确答案。”

说到这里,小郡主停顿了一下,脸上露出敬佩的表情继续说道:“不过据父王说,今年的考生也极其可怕,竟然有人将这道尚无定论的题目完美的答了出来,据说此人的答案可以直接给一百多年前的一桩奇案盖棺定论。”

闻言,张谨言立刻就想到了考卷中最后的那道题。

那一题绝对堪称变态,里面的细节错综复杂,自己答的时候脑袋都想昏了,没想到竟然有人能够做到完美的地步。

看来这灵江城里有怪胎啊……

张谨言在心中暗暗想到。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煦宋中华

煦宋中华

东林褐石
一位年近30的文科生魂穿大宋,成为年仅6岁的一个小正太,3年后这位小正太“被挺而出”,成为大宋第七位皇帝,且看这位九岁天子如何在蛰伏中成长,一步步地收权、立威、平夏、灭辽,从而开创出属于自己的“元祐之治”
历史 连载 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