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江阁网www.sanjiangg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唇亡齿寒

晋阳大战,赵氏一族对战知、韩、魏三家。这场实力悬殊的战斗,谁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现在来分析一下,交战的双方力量。

赵氏领导人:赵毋恤VS知氏、韩氏、魏氏领导人:伯瑶

兵力:赵氏一家对战知、韩、魏三家

先前的战绩:赵毋恤攻灭代VS伯瑶率联军伐齐、伐郑、扶持晋国新君,把持朝政

从整体上看,赵毋恤处于下风,这场战斗,对赵氏明显不利。那么,赵毋恤是如何扭转战局,击败伯瑶,并把对方的脑袋当酒喝的工具?

多看书的好处在于,他会培养一个人的气质。

它会告诉你,遇事不能慌张,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想破敌之策。

当知、韩、魏三家,重兵围困晋阳。

面对生死存亡之战,赵氏家臣,陷入慌乱。

然,赵毋恤却是泰山崩与前,而色不改。

因为赵毋恤的淡定,也让下面的人看到了,这个领导,靠得住。

于是,赵毋恤从容不迫,召集家臣商议,如何取得这次保卫战的胜利。

赵氏大多数家臣忌惮三家联军势大,伯瑶又勇武善战。

这一次啊!赵氏注定逃不了灭亡的命运。

这是很多人的看法。

这个最坏的结果,赵毋恤也预见了。毕竟,赵氏的实力是打不过魏、韩、知三家。

但,赵毋恤选择打,就不能认怂。

善于分析问题的他,也找到了应对之策。

赵毋恤根据敌我态势分析,输的人,不一定会是他。

赵毋恤为了稳定军心,说了几点必胜的理由。

首先,他要承受,敌众我寡,这是不争的事实。

然,知、韩、魏三家,表面上看去团结,背地里却是勾心斗角。韩、魏两家不是真心助伯瑶伐赵。

其次,晋阳城固若金汤,城高池阔,粮草充足,守个几年是没有问题的。三家联军,长途远征,粮草供应也存在弊端。

第三,三家伐赵,力求速战速决。

若三家不能速破晋阳,亡了赵氏。那么,三家内部的矛盾,也会渐渐显露出来。

第四,赵氏是守,三家是攻。赵氏为了家业会死战,没有退路。伯瑶是老板,但下面的人,是不想拼命,尤其是韩、魏。

赵毋恤看懂了自己的优势,也承认自己的劣势。

家臣见赵毋恤用兵,一套一套的,不弱赵简子,军心顿时稳定。

这一刻,他们才发现,自己的家主,没有想象那么简单。

赵毋恤敢于迎战,证明他不是软弱之人。

赵毋恤开战之后,选择退守晋阳,也证明他不是逞一时血勇之人。

面对三家气势汹汹来攻,赵毋恤不是一根脑筋,开城出战,证明不是鲁莽之人。

面对局势不利,赵毋恤开城主动出击,这不是自寻死路。

他要做的:固守。

赵毋恤用心分析这场战役,将会是一场持久战。赵氏不能速胜,击退三家联军。三家联军,也不能速破晋阳城,亡了赵氏。

赵毋恤利用晋阳这座城池的艰险,团结臣子,号召百姓,共同应对这场危机。

好在赵简子活着的时候,善待封地的百姓。百姓拥戴赵氏,同生共死。

伯瑶下达了攻伐晋阳的命令。

赵氏利用自己的优势,一次又一次击败了三家联军。

这仗,攻守之势,一打就僵持了一年多,双方都损失惨重。

城内、城外,堆积了不少尸体。赵氏守住了晋阳城,三家望城兴叹。

伯瑶见不能正面攻破晋阳,又想到一个主意,以武力震慑其胆,又以劝降,乱其军心,瓦解赵氏的斗志。可,这种效果,并不大。

伯瑶出招,皆被赵毋恤化解。

伯瑶大骂说,“我就不信,攻不下晋阳城。”

转眼间,夏季来了。

伯瑶巡视军情,鼓舞将士斗志,一颗颗拇指大的雨珠,滴落在他的额头上。

家臣说:“家主,下雨了。”

伯瑶摸了一下雨珠,又看着晋阳城。忽然脑光一闪,想到一个主意。

于是,伯瑶亲自带领韩、魏两家,察看晋阳城周围的地势。

伯瑶见晋阳城的地理位置,又见有条大河。此刻,又是汛期,笑着说,“我有亡,赵氏的办法了。”

伯瑶想到了什么办法呢?

伯瑶率领韩、魏两家宗主,一边围城,另一边观察地势。

伯瑶见这座晋阳城,固若金汤,水火不侵。

硬攻,损失惨重不说,打了一年都没打下来。

就在这时他发现,城池所处的位置,还有一条汾河。

此时,又是汛期。

伯瑶想到自己太聪明了,立马布下计策,这就是孙子兵法中的水攻。

伯瑶命人前去掘开汾河,水淹晋阳城。

赵毋恤看着城外水位不断涨高,心里也很着急。

然,伯瑶傻眼了。

汾河之水,竟然也不能奏效,晋阳城依旧屹立不倒。

赵毋恤见城中有鱼,城墙不倒,也松了一口气。

伯瑶心想:“这座城是怎么建的。难道是上天护佑,赵氏英明,不该断?”

这场仗,赵毋恤凭借地险,人和,粮草充足等多种优势,与三家联军打了一年多。

赵毋恤虽守住了晋阳城,但城内的状况也十分惨烈。

这场仗有多惨,用八个字来形容,‘悬釜而炊,易子而食’。

老百姓很简单,谁对他好,就拥护谁。但,当官的比较注重跟谁混,有前途。

他在这里混不下去了,可以跟其他人混。

因此,晋阳城内出现了一个现象:民无叛意,当官的意志出现了松动。

很快,赵氏家臣人心开始浮动,抵抗之心,也不坚定,城内谣言四起。

“我看啊!赵氏守不住了,我们还是降吧!”

“伯瑶恨的是赵毋恤,不会拿我们怎么样。”

“伯瑶愿意与我们讲和,前提是要交出赵毋恤的脑袋。”

“交出赵毋恤,我们还能守住赵氏的英明。”

“这座城,早晚会破。我们要早做打算,另谋出路。”

这时的赵毋恤,不仅要对外,还要抚内,更要警惕那些想要拿他脑袋邀功,投降的人,也要小心被家臣暗算。

都说患难见真情,国难知勇士。

应该还有句话,国难见君主的气魄。

赵毋恤没有点本事,是控制不住棘手的局面。

那么,面对大臣有疑心,赵毋恤是怎样做的呢?

杀?

虽然能震慑家臣,但也会激发事情恶化,更会加剧恐慌,也是无能的表现。

不杀?

这些人就是谣言四起,离心离德。

杀,也不是。

不杀,也不是。

那该怎么办。

赵毋恤听到这些话,不怒,也没有捕杀这些有异心的家臣,反而心平气和地说了几句话。

“三家亡我之心坚定,我死了,他们会不会瓜分赵氏的封地。”

“他们死了那么多人,会放过我们?”

“我一人的性命,能换取赵氏的英明?”

“伯瑶那个人如何,我不说,你们也知道。你们想去就去吧!我绝不阻拦。”

赵毋恤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降服了家臣之心,百姓也无叛赵之意。在赵毋恤的领导下,晋阳城上下,再一次团结起来。

这日,家臣张孟谈来到赵毋恤面前说,“家主,汾河之水,还在上涨。这座城,守不住了。”

赵毋恤听到这个消息,不但没有惊慌,反而露出了笑意。

“家主,晋阳城破,赵氏就完了。这个时候,你还笑得出来。”张孟谈心想:“家主,这不是糊涂了吧!”

不同的人,不同的层次,占据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总会不一样。

同一个问题,有的人,看到的是危急。另外的人,看到的是机会。

正如张孟谈看到的是晋阳城破,赵氏快完了,这是危急。赵毋恤看到的是赵氏的转机来了。

晋阳城破,不仅赵氏要担心,韩、魏两家也要担心了。伯瑶一统晋国之心,何人不知。赵氏完了,韩、魏就会更加慌了。赵氏灭亡,等待韩、魏两家的又会是什么?

他们是阻碍伯瑶一统晋国的绊脚石,是下一个赵氏。

赵毋恤将自己所见、所想,都说了出来。

张孟谈听后,也觉得家主分析十分有理。正所谓,唇亡齿寒。赵氏完了,韩、魏也完了。保住赵氏,就等于保住了韩、魏两家。

赵毋恤看着家臣说,“你们有谁愿意前往,有说魏、韩两家,助我反击。”

张孟谈说:“我去。”

赵毋恤拉着对方的手说,“国难方知忠臣啊!赵氏的安危,就交到你手上了。”

趁着夜黑风高,张孟谈从城上,坐在背篓而下。他带着赵毋恤的使命和赵氏的安危,前去有说,韩、魏两家。

张孟谈能否说动韩、魏助赵,反击知氏?

等待着赵氏的命运,又会是什么?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抗战之重生雪豹周卫国

抗战之重生雪豹周卫国

Dr陈01
历史 连载 179万字
神棍的豪门日常[古穿今]

神棍的豪门日常[古穿今]

果子cc
金筱筱前世给人看个风水驱个邪却过得穷困潦倒,饭都吃不饱。穿越后变成了美丽时尚、有钱花不完、有美食吃不完的豪门儿媳。筱筱对自己穿越后的日子还是挺满意的。只是有一点。她有点怕她的夫君莫赟城。尤其是席梦思大床上的莫赟城。阅读指南:尔腹黑,忠犬型;女不贱,大大咧咧,点点的恐怖,方向甜,偶尔小虐,文为爱情小说,爱情小说,爱情小说!接编编通知,本文从2016年9月28日(本周三)入V,望小伙伴们多多支持果子
历史 连载 3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