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辰观山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江阁网www.sanjiangg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276章 蔡侯纸

工官到皇城那条道路,刘善穿越来这两个多月的时间,几乎已经踩了不下百遍。

这时轻车熟路,不过一个时辰,便行到了那里。

因为一直坚持步行,刘善现在的行走速度,已比寻常人快了许多,身体也健康了许多。

这下,倒是苦了诸葛瞻和叶正二人。

即便是冬日寒风中,也走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刘善也不需任何人引路,径直穿过重重作坊,来到熟悉的里面最宽阔的一间作坊。

这里,是将作营最为秘密的地方,被刘善特辟为御用作坊,外间有层层重兵把守。

刘善亲自主导的许多发明,都是远超这个时代的新技术,是他能够快速让蜀汉振兴的法宝,自然不能轻易流传出去。

万一让曹魏或者孙吴将有些东西,特别是如三弓床子弩、神威大炮以及霹雳弹这样的大杀器偷学了去,那对蜀汉,无疑也是一场灾难。

到了御.用作坊,众人便见,那广阔的作坊空地中,码着整整齐齐很大一堆竹子。

而另一处,也有排列着十余个巨形石臼,每一个石臼里,都杵着一个大石碓。

石碓中间钻孔,用粗壮的木杆串着,木杆一端,与好似小型摩天轮的东西连结。

摩天轮所在的地方,是一道宽有丈余、深有丈余的小河。

河水潺潺,带动着十余架摩天轮吱嘎吱嘎不停地转动。

然后,那些石碓,也就随之而抬起、砸下,抬起、砸下,发出一声声沉闷的捶打声。

诸葛瞻见到作坊里这些,一时间,竟然呆住了。

好半晌,他才指着那摩天轮,对刘善道:“陛下,这是,水轮车?”

刘善看着一脸呆滞的诸葛瞻,微微一笑,道:“这水轮车,不仅可以用来灌溉,也可以用来代替人力嘛。看看,效果还不错吧?”

水车的运用,其实在很早之前就有了,而到了三国,曹魏的大发明家马钧进一步改良,制造出了龙骨水车,比普通的水轮车更为巧妙。

只是,无论是水轮车,还是龙骨水车,都仅仅是用来从低处向高处汲水灌溉之用,尚未用来代替人力、畜力。

而现在,有刘善这穿越客的指点,这些水轮车终于开始用来代替人力、畜力。

其效果,自然超乎想象。

诸葛瞻看着那水轮车带动重达近百斤的石碓不停砸在石臼里,脸上震惊莫名。

震惊之余,不由一脸钦佩地对刘善道:“陛下巧思,神人难及啊。”

这些拍马屁的话,心腹铁杆儿诸葛瞻已不知说了多少遍了。

但每一次出口,都是从内心深处发出,无比地真诚。

听到诸葛瞻的话,刘善摆摆手,对诸葛瞻道:“思远,你且猜猜,孤和叶卿,这是在做什么?”

诸葛瞻闻言,连忙凑到那些巨型石臼跟前,仔细打量,才赫然发现,那石臼里,全是被斩成一截一截的竹片。

此刻,里面的竹片在石碓的连续敲打之下,已经变得细碎,渐渐有汁液渗出。

而这时,他也才发现,在那排石臼不远处,又挖有许多四四方方的水坑,水坑里,正浸泡着许多嫩竹。

水坑旁边,又放着许多大大的徨桶,下面架着灶火,正燃得旺旺。

几百个匠人,有的在斩竹子,有的在往徨桶里添加一碗碗白色的粉末,有的正从石臼里用瓢舀浓稠的汁液。

反正整个作坊里,一片热火朝天,忙得不可开交。

见到此情此景,诸葛瞻凝眉思索了片晌,才到刘善跟前,小心地道:“陛下,他们,莫不是在制作‘蔡侯纸’?”

听到诸葛瞻的答案,刘善不由转头,望向叶正。

相识一笑后,刘善才对诸葛瞻点了点头,道:“思远果然学识渊博,居然看得出来咱们这是在造纸哩。”

诸葛瞻得到刘善称赞,面上并无喜色,反而有些疑惑,对刘善道:“不知陛下,造这些纸张何用?”

刘善笑着道:“自然是用来书写之用。现在的竹简,实在太过笨重,且不易保存,哪有这纸张来得方便实用?”

诸葛瞻听完,疑惑之色更盛,愈发不解地道:“陛下岂不知,现在的纸张,虽得蔡侯改进,但仍旧十分粗糙,易烂易碎,且制造成本还十分昂贵,根本不适合用来书写。正因为此,所以纸张诞生两百余年,仍旧无法推广,咱们才不得不继续使用笨拙的竹简啊。”

刘善闻言,脸上笑容不减。

诸葛瞻这二楞子的确说的没错,纸在西汉时候,便已出现。

说到这纸张,便不得不说织丝。

作为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在西汉初期,老百姓便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

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

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

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其实也就是纸张的原型。

只是,那时的纸张,实在粗劣不堪,制造成本也高,因而根本没有多大用处。

后来到了东汉,大宦官也是大发明家的蔡伦,对原先的造纸工艺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术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汉代以后,虽然工艺不断完善和成熟,但这四个步骤基本上没有变化,即使在刘世穿越前的现代,其生产工艺与这造纸法仍没有根本区别。

不过,虽然蔡伦改进了造纸的工艺流程,但却对纸的质量没有多少提升,因而仍旧无法改变纸张易碎、易烂的本质,自然也无法推广使用。

既然没有多少实用价值,诸葛瞻实在搞不明白,为何皇帝陛下还要造这蔡侯纸哩?

此外,蔡侯纸所用原材料,多是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根本没有竹子。

现在,刘善以竹子做原料,比期蔡伦用的原料,竹子的纤维更硬、脆、易断,按理造出来的纸会更粗劣,为何陛下还要如此做呢?

刘善看着一脸迷惑的诸葛瞻,呵呵笑了一阵,才带着他来到那徨桶边,指着一名匠人正在倾倒的白色粉末,问道:“思远,此物,你可识得?”

诸葛瞻闻言,小心翼翼伸手,抓起一把白色粉末,凑到鼻端嗅了嗅,只觉一股刺鼻的味道袭来,差点让他呼吸困难。

科幻小说推荐阅读 More+
万界淘宝铺

万界淘宝铺

码字为乐
科幻 连载 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