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赤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江阁网www.sanjiangg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早春的花香浮动在金门公园上空。天色未朗,深蓝色的天幕上挂着几颗明亮的星辰。

不知从何而起的一声闷响打破了黎明前的寂静。紧接着,星河倒转,地动山摇。

轰隆隆,轰隆隆……

人们甚至没来得及尖叫。地面上巨大的裂缝劈开了市政厅,摩肩继踵的高楼轰然倒塌,“彩绘石雕旅馆”的升降梯乍然落地。共济会的墓园里,诺顿一世皇帝陛下的古旧墓碑裂成数块,呼啸着砸向山坡下的教堂。

1906年4月18日凌晨5点12分,一场里氏78级的大地震,震醒了整个美国。仅仅75秒后,繁华的旧金山已经满目疮痍。

穿着睡衣的市民蓬头垢面地跑到街上,惊恐地看到,熟悉的建筑街景不复存在。残砖碎木下压着无数来不及逃出的人。整个城市血肉模糊,在残肢和尸首中呻`吟。

位于市中心的、昔日热闹忙碌的华埠街道,瞬间成为一片废墟。死一般的寂静中,火苗从残破的木料中蹿出,从卡尼街开始,沿着加利福尼亚街和沙加缅度街蔓延。

“救命啊——”

由于排华及歧视,这些华人聚居的街区稠密而拥挤,没有任何消防设施。大火很快连绵,华埠成为人间地狱。

躲在废墟里瑟瑟发抖的难民争先恐后地向外逃。小脚的妇女背着娃娃,健壮的华工甩着头上淋漓的鲜血,负着受伤的同伴,抱着废墟里抢救出来的衣物钱财,流着泪,蹒跚向前。

“冯如,快跑!”

有人大叫。

那个二十多岁的广东房客,被压在衣柜下,刚刚从昏迷中苏醒,第一反应却是奔向火场,简直是失智了!

“我不走!我的机器……”

板屋后身的仓库里,堆着无数机械零件:钉好的木材、蒙布、橡胶轮胎、半成品发动机、无数图纸和模型……

冯如疯了似的,一箱箱抢救这些东西。

“我的飞机……呜呜,我的飞机……”

“人都唔得,还飞机!”

直到火焰灼伤了他的手。有人把他连滚带爬地架出去。

……

六成的市民无家可归。华人、黑人、白人拥入高处空地,不分你我地惊吓成一片,望着城内肆虐的滚滚浓烟。

甚至有传言,说保险公司不赔偿地震损失,但是赔偿火灾损失,于是不少人回到废墟放火。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旧金山面目全非。

失灵的市政府开始磕磕绊绊地运作,分发帐篷、水和面包。

但,没有华人的份。这些给美国交税、为美国建设而出力的中国移民,《排华法案》不承认他们的公民身份。

大清驻美公使梁诚星夜赶来,喘着气告知大家,朝廷已通过电报得知灾情,拟拨款数万两白银,用来救济受灾华侨。不过钱还在路上,让大伙先坚持一下。

排华分子丧事喜办,趁机庆祝华埠的消失,呼吁把这些无家可归的“黄祸”趁机都赶走。

“最好把那个姓苏的奸商一并震死,看他再在城里嚣张!”

话音未落,听到远处车轮声。一队华人力夫推着板车,挑着担,艰难地翻越废墟,赶来金山公园,熟练地架起帐篷和桌子。

他们的容色也十分狼狈,有人的头发被烧没了不少,脸上结着新痂。但人人精神抖擞,脏兮兮的号服上印得明白,“加州义兴商贸运输公司”。

“很抱歉,未能如诸位的愿。我家老板正在太浩湖(ketahoe)度假呢,一根头发没掉,明日便能赶回——喂,排队登记,不要挤,唔该!”

最后一句是朝着华人难民们喊的。在哀鸿遍野的震后湾区,义兴公司不知从哪搞来了珍贵的腌菜、白米和茶叶,正在开火给华人们煮茶煮粥,香味很快飘了出去。

叽叽歪歪的白人咽了咽口水,瞪一眼那发话的中国人。他约莫四五十岁年纪,一身壮实筋肉藏在长衫里,眉宇间一股隐约的狠劲,一看就是底层摸爬滚打出来的,不好惹的货。

遂噤声,咕哝着走远几步。

梁羡冷笑一声,继续招呼华人来领物资,协助登记死伤者姓名。

他执掌加州致公堂也十几年了。苏敏官说要锻炼年轻人,早早就卸了龙头老大的位置,自己专心做生意去。不曾想,大佬就是大佬,旁人一提起华人社团,脑海里最先跳出的名字还是他。

梁羡不气馁。在洪门,资历是攒出来的。这一次天灾,就是他独挑大梁的责任所在。

当然大伙也都认识他。大埠的华人一半都是交会费的,见了义兴公司如见亲人,捧着粥跟他打招呼,感激不尽。

“梁爷安好,公司安好,我哋也安好!只是屋企都烧掉了,唉……”

只有一个浓眉大眼年轻人,稀里呼噜喝着粥,愣头愣脑地打听,这个看着很厉害的角色是谁,做什么的。

梁羡走到他身前,拱手。

“你是冯如吧?”他微笑,“广东恩平人,刚从纽约搬来的机械师,欢迎……堂里每年办恳亲会,今年还没来得及邀你参加。别客气,来了大埠就是自家人。有什么困难尽管讲,入不入会都是一样的。”

冯如回首,望着烧成焦土的华埠,苦笑着点点头。

从三年前,亲眼目睹莱特兄弟飞机升空,他就立志要造中国人自己的飞机。美国不让华人进高等学府,他就去纽约半工半读;莱特兄弟对自己的技术严格保密,他就买来报章杂志,自己从头开始画模型。没有经费,就用自己多年打工的积蓄,甚至卖掉新婚妻子的首饰,夜以继日地钻研、试验……

三年心血,今日付之一炬。

冯如望着眼前这位同样憔悴的洪门大佬,突然失控,嚎啕大哭。

公园里的华人几乎个个在流泪。梁羡拍拍他肩膀,转头去安抚别人。

--------------

旧金山的华人并没有被灾难打倒。在埋葬了亲人之后,他们开始重建家园。

趁着地价低迷,义兴公司趁机大举收购地皮,作为洪门产业,盖了更加防火的砖瓦房,并且利用自己缴税大户的身份,说服市政府在其中安装了消防栓和水龙。然后,再以几乎白送的低价,租赁或贷款卖给从前的华人居民商户,狠狠打了那些鼓吹“趁机把中国人赶出去”的嘴脸。

洪门威望空前,势力比以往更甚。人们谈论致公堂时,开始先提梁爷,再提苏老板。

不过灾后重建事多,梁羡也头疼。

义兴公司出钱,给每户受灾华人提供现金援助,帮他们重启生意。

中国人狡狯,感激之余,不免来了许多浑水摸鱼之辈,谎报损失和伤亡,企图骗取更多援助。大火烧毁了不少人的移民和身份文件,有人从受灾不严重的外埠赶来,或是冒充死者家属来领钱。有人甚至威胁,若洪门不发钱,就去市政府告发他们违法乱纪,去公使馆告他们阴谋叛国。

梁羡本来就不是好脾气,一上午连恐吓带威逼,吼走了十几个人,望着窗外依然矗立的废墟,狠狠喝光一杯茶,茶杯摔碎在地上。

旁边的义兴公司账房吓得一哆嗦:“梁爷,消气。”

“中国人算计中国人,像什么话!”梁羡怒吼,“义兴的钱是大风刮来的么!”

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在铁路工地上滴血流汗的日子。有一次在内华达,他所在的小队受够了欺压,好容易鼓起勇气闹罢工,却被另一队华工冷嘲热讽,趁机超额赶工,抢了他们的活计,把他们的罢工搞成了笑话。最后领头的被开除,他自己挨了鞭子。两个月没工钱拿。

几十年了,没长进。

不过反观大洋彼岸的祖国,还不是连年的内讧和乱斗,只知道恃强凌弱、盘剥弱者,对外倒是唯唯诺诺,赔尽小心……同样是几十年没长进。

账房叹气:“人穷志短,大家都穷怕了。”

正烦躁,有人敲门求见。

“梁爷,”冯如也学着旁人的口吻,腼腆地朝他拱手,“我想……想贷款。”

“做什么?”梁羡正没好气,问,“贷多少钱?”

所谓贷款,其实就没指望对方还钱。大火让许多华人都成了黑户,信誉全靠自觉,到时赖账走人,谁也找不到。

冯如坦然开口,说要三千美元。

梁羡当时就火冒三丈,沉着脸,做个送客的手势。

旁人一百块就能重新把生意做起来,他是谁家大老板,开口就三千,真当他们是开善堂的呢!

冯如不卑不亢,解释道:“我不能放弃。我要重建我的机械厂,等造出飞机来,我就回纽约做工程师,每月攒薪水,这些钱悉数还清,绝不拖欠。”

梁羡:“飞机系咩?”

冯如见他不了解飞机,一下子激动起来,抓起桌上的纸笔开始绘图。

账房:“诶,别乱画,用这张……”

“就是用内燃发动机制造飞行器,可以自如驾驶……如今朝廷腐败,军政无能,日本俄国在我国土上肆意开战,中国全无国防之力。朝廷只知买军舰,一艘耗费数百万银钱。而飞机价廉省工,用处更大。如果能有数百架飞机,甚至千只飞机分守各港口,内地可保无虞。……”

冯如说着,不觉手舞足蹈,眼里发光。

梁羡皱眉,和账房先生对望,好像听了一场荒腔走板的戏。

这一上午,他们已听了无数类似的故事:自己的生意如何要紧,手头的事业如何伟大,万不能前功尽弃,请梁爷务必施以援手……

而这位冯工匠,想象力尤为丰富,简直是把西人科幻小说里的东西当真了。

“是了,”账房想起什么,悄悄告诉梁羡:“西人确实在造飞行器,不过成功的少,失败的多,还出过不少人命。有些地方都立了法,把这玩意禁了。”

而面前这个二十余岁,全靠自学成才,连个正经拿得出手的样品都没有的机械师,看起来文质彬彬,野心也太大了点。

梁羡抬手打断了冯如的话,淡淡道:“既然是有助于国防之事业,何不向公使馆申请经费?他们有四万两赈灾银两,如今应该已经到位。做得好了,混个官当当也不难。找我们是屈才了。”

冯如脸色微红,低声说:“就是因为朝廷里没人愿意见我,我才……”

梁羡冷笑,心里接话:你才拿我们当冤大头。真是看得起我们。

三千美元,可以救济几十个华人家庭。他不打算在这个疑似骗子身上浪费时间。

冯如看到梁爷的脸色,低头苦笑,准备告辞。

这种脸色他不是第一次见。三年来,他无数次资金耗尽,无数次向华人同胞筹款,所见皆是同样的神色。

这不能怪他们。谁能相信,中国人竟能靠自己的力量,独立造出飞机呢?

账房先生收拾冯如绘出的简易图纸,打算还给他。冯如摆摆手,表示你们留着吧。

正转身,忽然,听到门外有人轻声唤,是个年纪不轻的女人。

“阿羡。”

只见方才还气定神闲、运筹帷幄的梁爷,听了这声唤,脸色立刻恭谨起来。

“林夫人?你们回了?没受伤吧?”

冯如看着门外一闪而过的裙角,心里嘀咕。

难道是比梁爷更大的大佬?

“他有点擦伤,不碍事。”门外的人跟梁羡轻声寒暄,忽然,话锋一转,“那个工匠,我建议还是资助一下。我知道风险大,这钱我私人出。我会卖掉一些股票,下周一钱就能到账。然后去奥克兰再办个筹款会。你先让人去支款子吧。”

梁羡低声反驳:“夫人,师母,你年纪大了,不知世情险恶,如今骗子花样多,不比你当年……”

“好好,就算是骗子,我就当赌博,赌输了我甘愿。”女人带笑说,“你告诉他,不要想着还钱的事,只要能造出飞机来,钱不是问题。”

冯如隐约听着他俩对话,心里七上八下,最后定格在一个狂喜的位置上。

忍不住隔空喊:“我会的!一定会造出来的!谢谢梁爷!谢谢林夫人!”

------------------------------------

1909年9月21日,在经历了无数实验、受伤、试飞折戟、厂房大火之后,冯如在奥克兰再次驾机试飞。这一次,飞机摇摇晃晃地翱翔了2640英尺,然后缓缓降落在草坪上,比莱特兄弟的首飞纪录还要远1788英尺。

围观的华人和西方记者目瞪口呆。许久,才爆发出阵阵欢呼,将走出驾驶舱的冯如高高举起。

这是中国人自主研发制造的第一架飞机,仅晚于莱特兄弟六年,技术上甚至超越了后者。当场就有记者激动地发电报,宣称:“在航空领域,中国人把白人抛在后面了!这是东方莱特,是个机械方面的天才!一定要把他留在美国,不能让欧洲抢走!……”

梁羡跟着别人欢呼几句,摸摸自己的糙脸,觉得有点疼。

偏偏有人还不给面子。林玉婵挤过人群,用力一拍梁羡的肩膀,小女孩一样,得意地宣布胜利。

“如何,梁爷,我没睇走眼吧?”

梁羡端着架子,一如少时那样倔强不服气。

“这次算你运气好。”他爽快认栽,“不过,我还是那句话,人老了容易轻信,您还是得小心骗子……”

正说着,手下老幺来报,说檀香山分会来筹款的那个姓孙的,还在会堂里赖着呢。

“啧,又是个骗子。”梁羡朝林玉婵拱手告辞,“我去打发一下。”

作者有话要说:冯如(1884-1912),飞机设计师,中国航空之父。12岁随父到美国谋生,在纽约一家工厂半工半读,学习机械制造。

1906年,受日俄战争警醒,决意为中国制造第一架飞机。在当地华侨的赞助下,经历重重困难,于1909年成功试飞,惊艳世界。

1911年,冯如谢绝美国多方的聘任,回国制造机器和飞机。辛亥革命后被任命为陆军飞机长。1912年8月,为向民众普及航空知识,冯如在广州燕塘机场进行飞行表演,不幸失事殉国,时年仅29岁。

“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生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

这章献给他。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当呆货变男神时GL

当呆货变男神时GL

琉璃仙草
关于当呆货变男神时GL: 安以乐因为自己的脱线老妈掰弯了拥有黑白两道关系的市长大人之后,带着以乐逃跑时却遭到了终于逃不过的时候……二货老妈想出了一个办法……让自己的女儿来个女扮男装进男校的戏码…… 可是安以乐却误填志愿时进了百合蔷学院,从此引来女王大人特别关注跟暧昧的挑衅。 = ̄ω ̄=挂到编辑通知,男神_☆)老规矩入_←盗文退散→_→
历史 连载 1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