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之眷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江阁网www.sanjiangg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一章韬光养晦第三十八节我们的事业

沧州紫光阁

蒯允征给林洲带来了水泥研制成功的消息,着实是让林洲高兴异常。这个时代的建筑大多都是用木材来建造的,成本也就随着木材资源的紧缺而愈发的高昂起来了。即使是皇家建筑也不免的受到波及,想当初嘉靖朝想要重建被火焚毁的三大殿时,就是因为已经无法凑足合适的木头,才比原来的那三大殿整整的缩小了三分才建好。现在站在殿上还能够明显的感到月台比殿基足足大上了一圈之多,显得很不协调,总是不够庄重,也不能够显示皇家的威严出来。

现在好了,在林洲的跨世知识的指点之下,建筑之母的“水泥”竟然提前几百年被制造了出来。这下以后再有大的工程也不用到处去砍伐树木,到处的去寻找合适的木材而浪费人力、物力了。

其实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了类似于水泥的建筑用粘合剂了,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三合土”。就是石灰、粘土、砂三样东西混合而成的,不过它们只适用于一些比较大的工程,如城墙、堤坝等等。用来建造住宅之类的建筑倒是没有,古代中国用的最多的还是木料和石料。

林洲当然是明白水泥对于建筑业,甚至是工业的影响力的。再说制造水泥也并不是多难的事情,不过就是石灰石和粘土,或是其他的一些材料烧制、研磨而成的。至于烧制石灰石所用的窑,在瓷器王国里那是随处可见的,所以说这个时代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水泥生产的大部分的条件了,缺少的只是一份水泥的配方罢了,幸好有林洲这个穿越者。虽然林洲的专业和水泥这个行业没有多少的交集,但是作为一个精英白领这点的知识还是有的,没吃过猪肉还没有见过猪跑么?横竖就是那么几种材料而已,多试验几次也就是了。

也是多亏林洲成了万历皇帝,手里有着大把的资源,就是连工部里也是汇集了这个时代绝大部分的能工巧匠。所以在林洲的一番解说之下,工部的一干工匠们自是费了功夫才制出了皇帝口中的“水泥”来。

当然了,在技术条件不发达的时代所生产的水泥品质,肯定是和二十世纪的产品没有法子比的,不过却是已经比目前所有的建筑粘合用材料好的太多了,称之为“划时代”的产品也是不为过的。

在工部的那一干工匠的眼中,这个被皇帝称之为“水泥”的产品如果要是大量的生产的话,绝对是一个非常赚钱的东西。

这时,带队前来的工匠头目,也是工部工部营缮清吏司新任主事大人蒯允征向前一步走来,脸色中掩藏不住的笑意,对着林洲躬身说道:“皇上,这次臣等来的有些匆忙,只是用了水桶盛了一些带了过来,就是来给皇上报喜的!”

“哦,竟然如此,还真是难为大家了,快带朕去看看到底质量.......品质怎么样?”林洲一得意差一点就把现代的“质量”一词给带了出来了。

厅中的一众工匠头目们看到皇帝的高兴劲,都是眼巴巴望着。

从兴奋中回过神来的林洲,看到满屋的工匠头的目光都是盯着他,心里暗自诧异。少顷,才是想明白了,应该是要兑现自己当初了承诺的时候了,林洲收拾起心情,顿了顿说道:“朕很高兴,没有想到这么快这水泥就是研制出来了,那么朕当初的许诺从现在起就生效了。”

众人听罢,都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要知道当初皇上可是答应的,如果众人能够在一个月中制出皇帝口中的水泥来,定是会赏赐万两白银。即使是平均的分给参与此事的工匠,没人也是能够得到一百多两银子的,这已经是一个七品县令三年的俸禄了,足够一个五口之家简朴的生活个七八年的。

“臣等谢过皇上赏!”一众人等自是喜不自禁,齐声的对着林洲就是一通的大礼。

“众位都是工部的顶梁,各种活计都是靠着大家的努力的,这也是大家应该得到的财富。以后只要是有利国利民的东西发明,朕也是不吝厚赏的,这次只不过是个开头而已。”林洲还是很平静的,虽然可以想象的出用现在这个时代的技术,制造出的水泥比之后世肯定是差了一些的,但是用来建筑自己心中的那些基础的工业也是已经足够的了。

于是在众工匠的殷切期望的目光之中,林洲带头走出了客厅来到院中。

也许是刚刚来的匆忙,没有仔细的查看,原来院子中靠西面的院墙脚下停着一辆驴车。驴车的上面倒是放着几个木质的圆柱形桶状物。林洲的身份决定了他肯定是没有见过这种普通之家才有的盛水的器物的,所以指着那几个木桶说道:“是不是都在那里面装着的的,快找些工具来,现场来验证一下他的效果如何?”

这么一说,院子中的那些工匠们就都东奔西走的到处去找工具去了。这次营缮清吏司派出了百余名的工匠来到沧州,各个都是工部里头手艺最精湛的之人。所以不可避免的他们也是随身带了些用了顺手的工具而来的,只是在面见皇帝之前早就已经被锦衣卫的侍卫们收了去了,为的是以防万一而已。

片刻功夫,就就是已经有几人拿了工具站到了前头来,今天可是能够出彩的日子,在皇帝的面前一展精湛的手艺,说不得被皇上相中那就要飞黄腾达了。

也是早就有人已经把驴车上的木桶已经搬了下来,一一的摆放在院中空地之上。等到工具来到之后,主事蒯允征也是指挥着几人,打水的打水、铲沙的铲沙、也是不知从何处弄来了一些小石子一起的掺杂着、搅拌着。

林洲看见水泥的颜色呈灰褐色,掺了水和沙子、石子之后渐渐的变成了灰黑色的了,觉得这水泥已经比较接近波特兰水泥的某些特征了,那么他们粘合效果应该是不错的,心里多少也就有了些底。他原来还是担心自己拔苗助长的,会干扰这些能工巧匠们的能力。只是没有想到古人的智慧并不比后世差的,看来要是朝廷的政策正确的话,这些工匠的创新精神一定会比自己的那个时代更加的具有冲击力,说不定一些具有划时代的发明也会在大明朝出现也是有可能的。

就在林洲对大明朝的科技事业臆想的时候,几个工匠已经不只从什么地方搞了几十块的青砖开始砌墙了。

这些工匠们果然没有缀了工部营缮清吏司的名头,那砌墙的手法在林洲看来简直是出神入化了,只见砌刀翻飞,抹子翻滚片刻的功夫就已经把半人高一丈长的砖墙砌好了。墙砌的是笔直,虽然只有丈把来长,但是确实是直的比线拉得还要直。砖与砖之间勾连的那些混凝土,一点也没有多出来粘连到砖上,每一层的砖块之间的用量都是控制的很好,远远看去这一段砖墙端是规整无比。

林洲对于这些工匠的技术也是由衷的赞叹,看来以后又是有了一个可以开发利用的财源了。

“皇上,臣等已经用这水泥混合着沙子和石子砌了一堵短墙,只是效果还要过个一个时辰才能够有所分晓的。”工程完毕后,也是有蒯允征来第一个做了汇报。

其实现在的天已经有些暗了下来,林洲估摸着怎么也得有酉时三刻了,相当于现代的下午六点,这已经是到了吃饭的时候了。大明朝的晚上可是没有什么太多的娱乐项目的,官家百姓也是吃了饭后就休息的,何况是满院子风尘仆仆远行千里的工匠们了。

当下林洲变吩咐随扈的侍卫们到城中的酒楼和所住的紫光阁的厨房预定酒席,今天来的人有些多了,足足有近百人。这可不是一个紫光阁的厨房所能够承办的了的,只有派侍卫们到城中的酒楼中去采买酒菜了。

“现在水泥的事情大体上也算是成功了,为表示朕的心情,今天请众位臣工吃一顿酒席。一来是为了水泥的研制成功庆贺,二来则是首先预祝众位臣工建造制盐工厂成功。”林洲当即在众人面前宣布了这个消息。

虽说水泥的最终成果要等上一个时辰才能有所分晓,但是以林洲多年在各种工厂工地中得来的经验,这水泥的研制成功多半已经是铁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所以也是高兴,也是感谢这些工匠们的劳动,要知道在他们的辛勤努力之下,一个足够影响以后建筑形制和工业进程的产品已经诞生了。

在这个水泥没有发明以前,我们祖先建造的房子都是以木材为主的,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皇室贵族,建造的房子也都是一个样子的材料。至于砖石则是来垒院墙和城墙的。所以不管是皇宫还普通的住宅都是怕火的,连紫禁城的三大殿也是多次被火烧毁后又多次重建的。后来由于再也找不到合适的木头了,才不得已缩小了三大殿的规模。现代的人永远也看不到三大殿初建时的雄伟、威严了,这不能不说示意种遗憾。

现在水泥诞生了,作为具有“建筑的粮食”之称的水泥,绝对是对这个时代的建筑形式是一场变革,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建造十几甚至是几十层楼高的建筑,也可以用来建造更加大规模的工业工厂来,这样就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

有钱就是好办事,盏茶的功夫院子中就是摆起了十几张的桌子,桌子上满满的都是从县城中买来的酒菜。这院子也是颇大的,摆了这许多的桌子还是不显得拥挤,要知道这时的桌子可都是圆桌,还是很占地方的。

当然了林洲作为皇帝是没有人敢和他坐在一起的,所以他只有自己搞了一张案几,上面摆了十几道精致的菜肴。

这里既然是处在华北明珠白洋淀的边缘,这菜式自然是少不了当地的一些特产。可惜的是现在并不是最佳时节,所以大多的菜肴还是以鱼、虾、蟹之类的为主。林洲前世还是来过一次白洋淀的,十一长假时是最好的时节了,只是现在也就只能将就着了。

“众位臣工,今天朕真的很高兴,来为我们大明更美好的明天来喝一碗!”菜也已经都上齐了,就等着现场中最尊贵的人来开场了,这事肯定是落在了林洲的头上。和什么人喝酒就用什么人的方式是千古不变的真理,何况是一帮子匠师、技官,所以林洲也就只能入乡随俗的使用起了大碗来。

幸好这个时代的酒都是低度的,否则的话今天林洲恐怕很快就要趴下来了。

院子中的众人对于皇上的平易近人还是很买账的,都是纷纷的站起身来端起酒碗同声贺道:“干!”

很快的大家也就都进入了角色,一众人等都是所谓的“下等人”,在明朝也是身份极其卑微的存在。也都是寄身工部的匠籍,虽说有着工部的头衔罩着,但是跟民间的工匠们想比也是没有多大的分别的。在那些监工和工头们的手里,也是想打就打,想骂就骂的,没有什么尊严。今天竟然跟皇上一起吃饭,那简直就是天大的荣幸,用他们的话讲就是“祖坟上冒了青烟了”。许多上了年纪的工匠们一边喝酒还一边的流泪,那是激动的泪水。

北直隶盐运使司的大使吴庆,同知孟和林、副使林勤允、张晃最在林洲的左侧。盐场基建的总负责人蒯允征,盐场主事文若民,水泥工场主事杨林三,还有一位就是这个大工程的财务当家---盐场财政主事徐忠敏,他们都是坐在林洲的右边桌子上。

这些人也都是属于高级管理人员了,盐运使司的职责就是负责食盐的销售和管理,而蒯允征则是负责盐场的盐场的基建和工程的协调工作。文若民负责盐场的生产,杨林三负责水泥工场的生产和建设,主要就是保证盐场的建设用水泥的保障。而徐忠敏则是带领着一个会计团队对于盐运使司和盐场、水泥工场的财务审计工作,直接对林洲负责。

这些也是林洲早就规划好的人员安排了,因为他知道一个好的工程的成功是离不开一个好的工作团队的。所以他也是在吏部的档案中找了很久,几乎每个人的履历和升迁轨迹,性格特长之类的都是很清楚的,林洲也是尽量的量才所用。

也是不管下面的人如何的狂放,林洲左近的两桌人还是自持身份的保持着仪态。大家也都算是高级管理人员了,是在是没有必要和他们打成一片。

“蒯爱卿,你们的水泥制造工厂的地址都选好了吗?”林洲喝干了手中的一碗酒后,稍事歇息了一下。不过他还是十分的惦记着工程的进度的,能够早一天的投产就能够早一天的产生利润,也就能早一天的缓解自己目前窘迫的财政压力。

“臣等已经按照皇上的吩咐,在滦州几个将来生产水泥的地点已经是勘察完毕了,依照皇上的要求具是在河流附近,而且距离石灰岩的采石场也是很近的,只是火炭有点不便,还是要靠水路从房山一带运送过来的。”蒯允征没有忘记今天来的重要目的,在水泥研制接近尾声的时候,他已经派人根据水泥生产的一些特点在滦州(属于明永平府)一带寻找生产的地址去了。

对于滦州附近的资源林洲还是有点底的,毕竟他也是在这一带负责过几个机械设备的安装的,对于这里的矿产多少还是清楚。滦州有巨量的铁矿石储量,有石灰岩、石英长石、石英砂岩、花岗岩、白云岩、伟晶岩、陶粒贝岩和粘土等矿产资源,具备了水泥生产的绝大部分条件。关键是历史上中国的第一座水泥工厂也是建在了现在的滦州附近的。(中国的第一座水泥生产工厂是开平矿务局的附属工厂,建于1889年,中国河北唐山开平煤矿附近,设立了用立窑生产的唐山“细绵土”厂。1906年在该厂的基础上建立了启新洋灰公司,年产水泥4万吨。)

况且滦州还有一样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最赚钱的资源,那就是用来制造玻璃的石英砂岩。对于镜子的历史故事林洲是知晓的,想当初刚刚穿越来的时候看见所用的铜镜还有点儿不适应。林洲早就已经在紫禁城城中搞了一间屋子用来研究镜子的制作方法了,成果也是有了一点,不过距离实用的大规模生产还是差了一点点的。

“朕已经从首辅张居正那里讨来了二十万两银子(其实是当初张居正借林洲的那二十万两),先解五万两在滦县开始建造水泥生产场,先把材料什么的都准备好了,不能耽误了盐场的正常施工。”林洲听了蒯允征的回报还是很满意的。不过那里的煤矿为什么没有被发现呢?林洲也是很奇怪。

“蒯爱卿,不知滦州附近有没有发现大的煤矿?朕可是听说那里有一个很大的矿脉的,有了他不就很好的解决了燃煤的问题了吗?”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女配要翻身

女配要翻身

梦想不可笑
穿越?还是炮灰最惨的?林瑶表示脑部无法运行了。本想躲过女主男主,过上幸福的生活,奈何这就是命,女主步步相逼,让林瑶无处可逃。 (初步定的是无男主,但是有感情戏)
历史 连载 2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