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江阁网www.sanjiangg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四人众行来到了曹操府上,袁小绍难得端正了一次,坐在位子上不乱摸也不乱动,主要还是面前坐了尊大佛。

蔡邕不能算特别有权势那种,论起文采,也许晚年的曹操也并不逊色与他。只是蔡邕这个人的悲剧色彩,格外让袁小绍感慨罢了。

见他此刻还正坐于前,无论举手投足,都带着彬彬有礼的文人气质,让人一看就知道,哦,这个人肚里都是墨水。

可一旦联想到,晚年的他只因为感叹了一声,就被王允大人赐死,又让人觉得惋惜。

东汉末年多少文人雅士,因为政局晃动,要么身不由己,要么自告奋勇地卷入这场政治波动。

后来的孔融亦是如此啊。

乱世出英雄不假,可也陨灭了那么多大文豪,实在让人唏嘘。

“本初今日是怎么了?不断摇头,是想起了些什么吗?”

曹操亲自上座倒茶,足见他对朋友们的重视,来到袁小绍身旁之时,见他不住摇头,心生疑惑道。

“只是没想到,蔡先生也到这洛阳城中来了。一路上宦官当政的景象,实在让本初羞愧啊。”袁小绍一番话说的推心置腹,”本初自幼于洛阳长大,等到现在才明白,什么叫国已不是国的凄凉处境了。”

蔡邕闻言不禁朝这儿看来,他拿着茶杯的手一顿,将茶杯放下,“本初当真如此想?”

“蔡大人不用疑心,本初乃孟德好友,自然都是同道中人。”曹操说完,遣下旁边下人,显然是有要事相谈。

蔡邕原本尚心存异议,见曹操如此说,也就放下心来,酝酿了一番,颇为内疚道:“孟德想重震东汉之心,着实让伯喈钦。只是伯喈不才,恐要让孟德失望了。”

此言既出,袁小绍和曹操都不禁一愣,面面相觑,他这话什么意思?

曹操压下心中疑惑,等待蔡邕给个合理解释。

“不满所说,伯喈此次前来,正是为了任职一事。”蔡邕摩挲着杯子,神色复杂道,“我怕是,不能继续在陈留了。”

“伯喈兄……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急之下,尊称的大人也被省去,曹操脱口问道。

“不。没有什么事情。只是我这小女。”蔡邕抚摸着蔡琰后脑勺,不胜感慨道,“文姬自幼冰雪聪明,五岁即能作。我实在不能卷入这厂风波……文姬日益长大,我不能让她失去父亲。孟德,你可懂?”

孟德,你可懂?

不过区区三个问字,就叫曹操哑然无声,他该怎么说,该反驳吗,说他舍大家顾小家?

那样未免自私。蔡伯喈是个文人,是汉人,更是一个父亲。他难道要逼着人家,非和他们走这条路不成?

不过短短数分钟,袁小绍便将曹操眼中闪过之色看得一清二楚。

说没有埋怨,那是假的。说自责,那也一定有的。不该逼他的,选择怎样路,都是人家自个儿事,选择保护女儿更是无可厚非。

一时间忽然陷入了沉默,三个大人都不说话,反倒蔡文姬一小孩,一人靠在父亲坏真怀中。不闹也不吵。

袁小绍和她眼神对视之时,内心被狠狠地震撼了一番。

她一定都是听懂了的,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女啊。

为了缓解尴尬,袁小绍冲她眨了眨眼睛,她看到了,非但没有所表示,反而把眼神撇开,把头靠在了父亲胸膛。

……她一定是害羞了!嗯,一定是这样。

这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忽然跑了出来,把他们都从尴尬的无言中拯救了出来。

“孟德哥哥!”她本是跑向的曹操,却在看见其他人时戛然而止,站在原地,讷讷地有些不知所措。

袁小绍便就势起身,走到她旁边,摸着她头发问道:“还记得我是谁吗?”

“当然!你是本初哥哥。”

小女孩正是昨日两人从大汉手中营救之人,她见到袁小绍,神色又忽然放了光。

真是个单纯的小女孩啊。

袁小绍不禁想到蔡文姬,两个同龄大的孩子,父亲亦都是文人,性格竟然是大相径庭。

难道蔡文姬的那种就好吗?

不一定,有时候太过聪明,就会显得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蔡文姬正是这种人,她清楚自己的定位,所以不会轻易妥协,这就造成了她后来长达十余年的悲剧人生。

袁小绍都忍不住想给自己加个鸡腿了。

这么能剖析人心,早知道干脆穿越到曹操身体里去算了,活的时间还能久一点。

不过那时候可能就没现在那么爽了,看看就知道了,早期袁绍曹操一对比,两人才能实力不相上下,可论家世背景影响下,这袁绍可是甩了不止一条街啊。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投胎投的好,大概就是说袁绍了吧。

单就这素未谋面的蔡邕,在初次见面时亦行如此大礼,就可看得出,这袁家在东汉末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董卓屠杀袁氏一家。会引起天下人同情悲慨。这都是后话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两个品性大为不同的小女孩,一见面却如同袁绍和曹操那样,一拍即合。

小女孩胆子更大些,直接跑到了蔡文姬面前,伸出小手说道:“文姬。好久不见了。”

原来这两人是认识的,这也难怪,小女孩本来也是在陈留,因为父亲铃铛入狱而受牵连才来的洛阳。”

蔡邕颇为惊讶,靠在桌子上问曹操:“这是……”

“这正是魏兄之女。”曹操慨然,“魏兄一家惨遭此祸,孟德也是偶然间救了这个幸存之女。”

“魏兄!唉,魏兄。”

蔡邕连叹两声,看来他也知道此事,而且同为陈留好友,颇为伤心。

袁小绍甚至猜想,也许正是听说了这所谓魏兄之事,才让这蔡邕主动萌发退隐之感。

曹操大抵也是看出他的所难,缓了声开口道:“伯喈兄所言,孟德明白。孟德也不强求,能认识一场结为朋友,已是大幸。”

这话就是曹操先退让了。

话是这么说,这十九岁少年到底还是年少,无法很好地掩盖自己,那些复杂情绪都在眼中流露了出来。

他不甘,但又不想失去这位朋友。

史书上说的果然不错,曹操珍惜人才这点,从年少就可看出。

“只是孟德还有一事相求。”曹操接着说道,“孟德有幸,魏兄弥留之际,曾嘱托孟德,若有不测,务必帮忙照顾孩子。若孟德此刻身处陈留,必当当仁不让。只是孟德身处洛阳,为灵帝效劳,终日惶惶,周旋已是力不从心,更不用提这个了。”

“孟德的意思是……”蔡邕怔了一下,问道。

“孟德原想让伯喈兄将此女带回陈留,那里有孟德之父辈,也好照料些。可见如今,伯喈兄意已决,怕是此计再行不通。”

话到此再次戛然而止。

曹操不说话,他喝了口茶,眸光闪烁。

这让对面蔡邕为难至极,只觉自己是坐上老虎背,进退两难。

曹操这话虽然没说完,可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不说下去也只是想留些情面,有些话大家心知肚明就好。

这点,就连袁小绍都看明白了。

曹操此人,确实奸。你说他重朋友,不假,为朋友两肋插刀更是义不容辞。

但他还有句名言,不知出处是正史还是演义,总之在此刻,恰好在他身上灵验了那句话。

宁我负人,勿人负我。

好一个“宁我负人,勿人负我”啊!

蔡邕想必也是察觉到了这点,叹息了好几口,似无奈,似悲凉。

曹操的意思已经很明白。既然你选择苟且,那么你就没有脸面回陈留,更没有理由将这孩子置之不理。

换言之,就是变相地将这棘手孩子塞到他手中。

本身选择外地任职,并没有错。可一旦牵扯到老友,还是戴罪之身的好友,一切就。

不答应,即是不忠,对朋友不忠。在这个儒教尚为盛行的年代,被扣上一顶不忠不孝不义的帽子,那对文人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更何况像蔡邕这种,自命清高的大文人。

他只好被迫地接受了这个孩子的抚养,而后面临的窝藏反汉余党之罪,就要看他自己如何化解了。

不过袁小绍和曹操都坚信着,凭借他蔡邕的智慧,这点都不是事儿。

细细想来,其实还有更重要一点。

这孩子相当于一个牵绊,是曹操与蔡邕之间的牵绊,日后若曹操有事,想让蔡邕帮忙,也并非难事。

第一次感受到曹操的光芒,锐利而耀眼。

此时的他,是一把内敛又外露的利剑,说他内敛,因他不动声色,超出同龄人数倍千倍。

说他外露,因他又极力渴求显示才能,有种恨不得让天下人看见自己实力的感觉。那是种热血,亦是种怀才不遇的愤懑。

他原立志想做名汉朝大臣,辅佐汉王。哪想却遭遇如此乱世。

乱世之下,英雄不得不出,注定会出。

所以说后来蔡文姬性格的形成,应该也有不少来源于她父亲?从今天她随父亲同赴洛阳就可看出,从小与父亲接触更多的蔡琰,不仅在文学上深得传承,就连骨子里的清高也是深深地潜移默化。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最强农家女

最强农家女

月落轻烟
前世的她武艺加身,孤胆雄心,今世灵魂附身十四岁小农女。一贫如洗,家无余钱,三餐不继,日子过的淡如秋风。但她有一双巧手——猎得野味,烹得佳肴。挖塘种藕,引进番薯种植。置下百亩桃园,嫁接香桃,奉为供品。满山桃花纷飞,遍野稻禾飘荡。but!青禾妹子不仅下得厨房,还上得战场。披甲从戎,且看女将军如何统领大军,披荆斩棘,平定
历史 连载 4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