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江阁网www.sanjiangg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斯VS韩非

李斯的一封书信,为秦始皇留住了很多人才,也改变了自己被驱逐的命运;尉缭子的出现,给秦始皇提供了安定天下的蓝图;姚贾离间诸侯,让他们不能抱团取暖。韩非的到来,给秦始皇带来了帝霸伟业的知识和理论。

这个时候的秦国,文臣献策,武将善战,国力又在诸侯之上。这个时候的秦始皇,心中也燃烧起了兼并天下,成为第一人的宏伟计划。

他若能兼并六国,横扫宇内,剑指四海。那么,他将会成为史无前例的第一人。

他取得的万世功业,将无人论及。

他将会缔造新王朝,开启新时代。

因此,秦始皇提出了三个问题:

1、何时发动灭亡诸侯的战争。

2、灭诸侯顺序。

3、时机是否成熟。

李斯站出来,回答了前两个问题:

1、时不我待。

李斯认为时机成熟,应该立即发动战争。趁着诸侯病了,且无远大的君主,应该立即着手攻灭诸侯。有些机会,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

2、先灭韩。

李斯主张灭韩,有几个原因:

a、韩国离秦国近。

b、韩国是诸侯之中实力最弱。

c、韩国疆域最小。

d、试探诸侯的态度。

姚贾站出来,回答了秦始皇最后一个问题:

诸侯之中没有远大之君,不会抱团取暖,可以发动战争。

毕竟,姚贾游走诸侯之间,长达三年,是最有发言权的。

秦始皇听了李斯和姚贾的意见,完全采纳,并准备发动灭亡诸侯的第一战:亡韩。

李斯的主张,用一句话概括:先灭韩国,立即去灭。

姚贾的意思:时机成熟,可以灭韩。

也可以说,李斯和姚贾站在了同一方阵:主张灭韩。

那么,韩非来秦国的目的,就是为了保住韩国。也可以说,韩非的主张,用两个字概括:存韩。

李斯主张灭韩,韩非主张存韩。那么,这对昔日的同窗少年,两个老同学,注定要走向对立面。这一幕,让人似曾相识:庞涓和孙膑。

鬼谷子的学生,纵横一脉,相爱相杀。

荀子的学生,儒家一脉,也来个相爱相杀。

昔日的同学之情,最终换来的是尔虞我诈,刀光剑影,拼个你死我活。

韩非和秦始皇接触后,也发现了这位少年君王兼并天下之志。尤其是李斯、姚贾,提出了灭亡诸侯的大政方针,以及灭韩的主张。韩非要保住韩国的江山社稷,就要离间秦国君臣的关系。

简单说,韩非只有离间秦始皇和李斯、姚贾的关系,才能保住韩国。毕竟,这两个人的存在,真的很可怕。

秦始皇这个时代,聪明人之间的较量开始了,这也是天才之间的较量。

赢了,则拥有一切。

输了,就会输掉一切,包括自己的性命。

那么,韩非子有把握站在李斯和姚贾的对立面?

李斯提出了灭亡诸侯的方案,姚贾又让诸侯不能抱团取暖。韩非子为了韩国的宗庙社稷,没有把握,也只能放手一搏。他赌上的不仅是自己的生命,还有韩国的江山社稷。

也可以说,当李斯提出先灭韩的时候,他们已经是敌人。韩非已经没有选择,只能站在对立面。

那么,韩非子有什么优势?

秦始皇很欣赏他的才华,也喜欢他的文章,且走得很近,甚至被秦始皇当成偶像崇拜。

接下来,就来看一下,秦始皇、韩非子、李斯、姚贾,天才之间的搏杀。

先来,看一下韩非和李斯之间的较量。

韩非子(存韩灭赵)VS李斯(灭韩)

李斯先灭韩的主张,被秦始皇采纳。

如果韩非子直接反对,这是不明智的。此时的韩非也知道,无论说什么也不能动摇这位年轻的君王开拓疆土,横扫诸侯的决心。他能做的只有延缓韩国的灭亡,多给自己的母国争取点时间。

那么,韩非只能针对李斯主张灭韩的原因对症下药,同时,支出别的招,这招也叫转移战祸。

韩非先说不能灭韩的原因:

1、韩国的疆域小,如秦国一个郡,不会威胁到秦国。

2、韩国很听秦国的话。

3、韩国有一定的军事实力,不是想象之中那么好灭。

为了不让秦始皇生气,韩非提了一个建议:先灭赵。

接着,韩非说了灭赵的原因:

1、赵国是秦国的敌人(表明态度。)

2、赵国的军事实力很强(不能给赵国喘息的时间。)

3、赵国倡导诸侯合纵伐秦,且有败秦的战功,有很强的号召力(赵国的危害。)

韩非又说出了灭韩会有什么后果:

1、韩国听秦国的话,却被灭国。诸侯见了,不会与秦国亲近。

2、灭内臣(韩国),壮大外贼(赵国)。

3、赵国会号召诸侯,图存图强。诸侯见韩国被灭,也会抱团取暖。

最后,韩非表明自己的主张:不能灭韩,应该灭赵。

也可以说,韩非为了存韩,把战祸转嫁给赵国。

韩非为了让自己灭赵的主张,更具有说服力,还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1、以钱财贿赂楚豪臣,稳住楚国。

2、欺压魏国。

3、联韩伐赵。

韩非相信自己精彩的表现,定会说服年轻的秦始皇,并让秦始皇取消灭韩的政令。可,韩非低估了这位年轻的秦始皇。秦始皇历经嫪毐、吕不韦、赵姬,那些事后。处理国政,游刃有余。

李斯主张灭韩,韩非主张灭赵。这对师出同门的见解不同,且双方说得都有道理。

那么,秦始皇会怎么办呢?

秦始皇不表明自己的态度,让李斯和韩非,这对同学,各抒己见。当然,秦始皇要做的就是认真听他们说了什么,然后采纳。

秦始皇也想看看,这对师出同门,且又有才华的人,他们之间精彩的辩论,更想看清楚,谁才是真正忠于他。

当李斯主张灭韩的方案,被秦始皇搁置。秦始皇还把韩非说的那些话,以及灭赵的主张,说给李斯听。

那么,李斯的反应是什么?

1、我这个师兄很厉害。

李斯不过是提出灭韩的主张,说了灭韩的原因。韩非不仅说了为什么不能灭韩,还提出了灭赵,且还有具体灭赵的行动方案。

2、秦始皇在李斯和韩非之间选择。

如果秦始皇采纳韩非的意见,就会远离李斯,也会失去宠幸。也可以说,这是李斯自从秦始皇逐客令之后,人生又一次遇到的挑战。

3、感受到了威胁。

韩非威胁到了李斯的地位。也可以说,他们不再是昔日同窗,而是政敌。有韩非,无李斯。

因此,为了守住自己的权利和地位,为了赢得秦始皇对他的信任,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李斯也别无选择,只能和韩非成为敌人。

既然是敌人,就不能心慈手软。

韩非驳斥了李斯的灭韩的观点,李斯就要说非要灭韩的原因:

1、韩国靠不住。

李斯举了一个最近发生的例子:秦国伐赵大胜,韩国顺秦;赵国打败秦国,韩国顺赵。

2、不能灭赵。

a、赵国不好打:秦国伐赵,大败赵国,斩杀赵国将领扈辄 ,并斩杀赵军十万人。赵国在宜安、肥下,大败秦国。

b、赵国不能打:有名将李牧(北破匈奴,南败秦国,威名正盛);赵国有很强的军事实力(灭赵,不能顺利进行,诸侯助赵,就会前功尽弃)

3、灭诸侯要靠自己。

秦国有实力,灭诸侯,不需要朋友。如果秦国把韩国当朋友,就会多了一个隐患,容易被朋友背后差一刀。

4、灭韩国比灭赵国容易,还能试探诸侯的态度。

韩国离秦国近,实力弱,疆域最小,容易轻而易举灭之,开启灭国之战,也能试探诸侯的态度。灭赵不成功,就会被拖入战争的泥潭。先灭韩国,旗开得胜,对秦国君臣是一种巨大的鼓舞。

秦始皇、李斯、韩非,这三人之间的博弈,秦始皇最终选择了谁呢?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学神只想做咸鱼

学神只想做咸鱼

小白莲一柏君
每天8:00更新,有事会请假,嘿嘿嘿。对外疯狗冷淡,对内忠犬会撩攻x看似平平无奇,柔弱实则武力值max的学神受【一】傅思狂见简多余的第一眼:啧,怎么有男生比女生长得还精致。听到他说第一句话:淦,声音也好听,想拐回家。然后当天因事被混混纠缠的傅思狂就被对方美救英雄。他眼睁睁的看着对方,冷着一张脸,单手拿着木棍,一脚踹在了试图偷袭自己的那人身上。甚至不等他反应,美人就揪着他的衣领,把他挡在了身后,抡
历史 连载 1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