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一风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江阁网www.sanjiangg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施主,您不能进去!”一名小沙弥抱着笤帚挡在龙兴寺的侧门口,一脸坚毅地守护背后的入口,死死盯着一直纠缠的李川。“主持师父近日是不见客!况且今天闭寺……”

李川捏着拳头,又恭恭敬敬地鞠了鞠躬,也坚毅道:“小师父,主持圣僧若是不见客也无妨,但是就许我进去喝杯茶水吧,我兄弟可是三人远道而来。不然渴死饿死在门口,叫人看了多不好。

佛祖慈悲,贵寺见我等可怜定然不会见死不救,可那岂不是更麻烦各位师父的了吗?所以还是让我进去吧。”说完,又侧身挤向前去。

“那,那且让我去唤几个师兄来。”小沙弥不过十一二岁大,又在人人敬畏的皇家寺庙当值,不曾见过这样有礼有节却又死缠烂打的访客。因为原本守门的几位师兄正巧暂时离开,才轮到自己在这里清扫阶梯,没想到就碰上了李川来闯空门。于是这会儿才憋着红脸,在侧门里头进退不得,只能抱着笤帚挡在胸前。

这时,后来顾夕赟和刘朔赶上来,看见到正要张嘴呼叫师兄的小沙弥。顾夕赟拎远了李川,才对着小沙弥合手恭敬道:“小师父,请将这封信带给枯方主持,我想,他会见我们的。”

小沙弥见这青衫男子面容恭谨和煦,也只是远远递来一封信,这才稍稍放下警戒,将信接过。信封上只有一个“九”和一个“周”字。小沙弥后退一步,对着顾夕赟三人行了礼,才将门关上,咚咚咚抱着信往寺里跑去。

“原来你有敲门砖啊。”李川打了一个哈欠说道:“白费了我一番口舌。”

过了一会儿,寺门后面有传来了快速的脚步声,门一拉开,正是那位小沙弥,身后还站着几位武僧,看来是原来守门的回来了。

“几位施主请进吧。请随我先去院里歇歇脚,主持师父还需一会儿才能出来。”小沙弥道。

顾夕赟同他又行了行礼,才踏进门内。小沙弥抬头偷偷看了一眼紧随其后正握着扇子向自己行礼的李川,于是也正要回礼,却见李川正笑着对自己夸张地挑挑眉毛,那逗乐的眼神把这孩子吓得脸也是红了大半。最后一个进来的是黑色衣袍的刘朔。刘朔把李川的小动作都看在眼里,再看向小沙弥时,只能一边行礼一边抱歉地对这孩子点头笑笑。

三人被小沙弥领到一处院里坐着。刚端上茶水和一些素点心,小沙弥却看见李川又是一番挤眉弄眼,害的他拔腿就抱着托盘跑出院子去,就剩三人留在这小庭院里。

刘朔见状,正要斥李川一句,突然看见李川食指立在唇前,对顾夕赟和他嘘了一声:“有人在说话……”

刘朔支起耳朵去听,果然听见从庭院反方向传来两人对话声,而顾夕赟也看向那个方向。

李川拉着刘朔踮起脚,往那处走去,对话声音更清晰,似乎并没有打算遮掩音量。李川正要更近一步,刘朔突然拽住她,双手分别在耳眼口三处遮挡,标示佛家的“非礼勿听,勿视,勿言”的三不教条。

李川无声冲着刘朔笑笑,站直了腰,一改先前的偷偷摸摸,干脆光明正大的偷听起来。

隔着竹墙,约有一老一少在对话。

只听那年轻声音说道:“师父,今日的辩论,徒儿虽险胜,但那位安陵施主临走时对我说的那番话,我却无法不在意。思来想去,在心里结了疑惑,只能来请教师父了。”

先前说话的老年声音说道:“论佛学经书,清一你在这一辈师兄弟中最为精通的。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那位安陵施主虽然不是我佛中人,但其学识渊博,眼界开阔也是世间少有。你若从他那里有所惑,也不乏为一件好事。你且说来吧。”

年轻声音又说道:“徒儿今天与他论世间善恶。正点到我佛高僧玄奘法师千里取经,以大乘佛法救济天下。安陵施主便问,如何为善。我答‘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

安陵施主又道‘此乃菩萨之善,所谓顺益上升为善,违理为恶。可法师从未去到众生中,又如何知道凡世之善是否就是菩萨之善?法师既未曾体会众生苦乐,又如何知道众生为何行善,又为何做恶?你既然无法了解他们行善作恶的原由哭肿,又如何解得何为大善大恶?

徒儿思量后答‘所以,吾辈自当效仿玄奘大师游历凡尘,苦修苦行,体会众人艰辛。’

他又驳‘自古众僧在红尘道中苦行,已将苦修之苦为乐,既都不以为苦,又如何去体会众生之苦?’”

年轻的僧人停顿住,似是犹豫道:“师父,徒儿随后虽引用《法华经》中‘不明’一论反驳’众生善恶不同于我佛’。可……安陵施主这番话,实在……徒儿无法释怀。”

听到此处,李川忍不住轻声笑起来。屋内老僧似乎早就知道旁人在外,也笑道:“门外小施主可有高见?”

刘朔瞪了李川一眼,李川也不窘迫,而是郎朗道:“我族人历代在江南行商,却将我自小送去与徽州商人学习经营之道。徽州商人将行商之道,处事之能,管物之力撰写成书,要我熟读理解。而我自以为学得高招,回到江南就忍不住睥睨族人们斤斤算计,目光短浅,拾了芝麻忘了西瓜。因此我便力排众议要大刀阔斧实行徽商所授之道。圣僧以为结果为何?”

老僧笑道:“不入世俗,不着细小,即便学得大道,又如何践行?”

李川微笑不语。

几个呼吸之间,年轻僧人再没有说话,老僧开口道:“请三位施主进来吧。”

“顺益上升为善,违理为恶”佛教的善恶只服务于宗教本身教条,遵守教条为善,违反为恶。

“不明”佛教认为人世如同一座着火的房子,轮回的人修小善,仍然时要回到这间房子。只有修菩萨之善,才能脱离苦海。

...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明朝小兄弟

明朝小兄弟

小六子啊
倒班族萧战,阴差阳错回到了明朝正德年间。
历史 连载 5万字